藏粮于技 颗粒归仓

比武现场,裁判员在测量点框选出的范围内捡拾遗漏麦粒,过筛以后,将麦粒一一装到纸杯中。■ 梁丽姣

■ 梁丽姣 刘传涛

麦浪滚滚,土地流金。6月7日上午,东阿县牛角店镇胡坑村南一处高标准麦田前,10辆小麦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金黄的麦穗在风中摇曳,麦香扑鼻而来。全省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东阿分赛区)在这里举行。

“现在,全省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开赛!”上午9时30分,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10名农机手各就其位,调试好机器,待收割机达到正常作业转速时,由北向南开足马力驶进作业区,一株株颗粒饱满的麦穗被翻转的滚轮收进机器。

机器收割完毕后,裁判员在作业区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处选择3个测量点,每个测量点框选出1.3平方米的区域,在这个范围内捡拾遗漏麦粒,过筛之后,将麦粒一一装到纸杯中,然后再统一计算作物收获损失率。

裁判员按照机收作业损失率由低到高进行排名,来自东阿县姜楼镇的农机手孙建忠凭着扎实稳定的操作,机收作业损失率最小,获得此次机收减损大比武第一名的成绩。戴上“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之星”奖章,手拿着荣誉证书,孙建忠喜不自禁。

孙建忠有着30多年的机收经验,收割时一直非常注重机械的调试对麦收的影响。比赛前,孙建忠仔细观察了麦田的小麦成熟度。“作业区域的小麦不到九成熟,麦秆较湿润,我就把收割机的凹板间隙调到25毫米,风量调到最大,前拨禾轮转速调到一般,收割时,人与机器配合好了,机收损耗率就会降低,百姓的收成就多了。”孙建忠说,对于农机手来说,这是个良心活。

“一亩地减损5公斤,我们就能多收5公斤,1000亩地就是5000公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大比武所在这片麦田的主人——胡坑村村民、青源家庭农场经理张青深有体会,她种植了1017亩小麦,作为种粮大户,更能体会到机收减损带来的益处。

从年初弱不禁风的“一根针”到现在颗粒饱满的金黄麦穗,其中的酸甜苦辣,张青仍历历在目,借助科技的力量,经过前几天的测产,她种植的小麦今年亩产最高达650公斤。“小麦迎来了大丰收,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张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机收减损潜力很大,在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科学减损等于绿色增产。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扭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加快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陈传强在观摩技能大比武时表示。

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张燕介绍,我市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引导广大农机手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减损意识,力争在正常作业条件下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2022-06-1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3386.html 1 藏粮于技 颗粒归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