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有担当 一线展风采
——走近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青年医师团队
■ 本报记者 鞠圣娇
6月10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四院”)精神科七病区,医护人员查房、安排患者就餐、组织文体活动……平淡温馨的病房生活,倾注了医护人员的心血。
病区主任高学柱今年37岁,去年10月,他带领同样年轻的医护人员组建了七病区,收治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几个月来,病区工作稳步提升,高学柱本人也被评为医院优秀青年医师。
为何高学柱敢于而且能够“挑大梁”?作为市四院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的受益者,高学柱的经历很有代表性。
聚焦专业,为年轻医师“充电”
“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病情影响,有时会有伤人行为。刚工作时缺乏实践经验,难免被患者伤害。”在“临床导师制”的帮助下,高学柱养成了缜密的临床思维,经验逐渐丰富。有的患者因为想回家,就会欺骗家人“病情好转,回家后一定好好吃药”。这时,高学柱会结合患者表现来判断其病情进展,跟家属做好沟通,因为他的专业,获得了不少家属信任。
“医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学习机会,哪个都不能错过。”每天坚持学习,已成为高学柱的习惯。该院开展了英语口语、专业英语及SCI论文书写等培训,举办技术比武和“后起之秀”青年素质提升培训班,搭建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让优秀年轻员工能够脱颖而出。高学柱2013年通过竞聘成为病区副主任,在新的岗位上获得了锻炼,后来又担任了莘县病区女病房主任,逐渐能够独当一面。
传递大爱,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
患者的特殊性,要求精神科医师要有一颗大爱之心。市四院以“道德讲堂”为思想建设新平台,发放《弟子规》《了凡四训》,并确定今年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年”,进一步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润泽青年职工心灵。
该院通过开展为贫困患者捐助、义诊等活动,让“四院大爱”传递到患者身边。“绝不让贫困患者因没钱而放弃治疗。”该院党委书记武建胤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高学柱的心中。他在莘县院区时,参加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工作。在莘县朝城镇某村,他看到一名女性精神疾病患者被家人单独关在一处院子里,生活环境极差。他和公共卫生人员一起向家属讲解政策,并向医院申请了费用减免,患者入院治疗几个月,实现了生活自理,减轻了家庭负担。“我们真没想到还能有现在的好日子。”患者家属前来探望时,热泪盈眶地说。
像高学柱这样的优秀青年职工,在市四院比比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青年职工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或者进驻病房,24小时与患者同吃住,守护患者身心健康;或者24小时接听心理援助热线,用专业和耐心解答群众疑问;或者外出参加核酸采样任务,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可以说,这些青年职工用付出彰显了四院青年的担当,展示了一家医院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