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微细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 梁丽姣 房亚楠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耕地建设保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稳定。
一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分局将“自然资源咨询员”与“田长制、林长制”“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激活“微细胞”,推进严保严管、动态监管的耕地保护监督机制,打通保护耕地的“最后一公里”,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实施“田长制” 守好“饭碗田”
度假区湖西街道双庙村有700余亩基本农田,6月13日早上7时30分,双庙村党支部书记徐法宝在“聊城田长”App手机终端上领取了巡田任务,开始了这一周的巡田之路。
他按照手机终端上的定位点,走到田间地头,查看有无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其间,还时不时叮嘱正在麦收的村民注意防火。一圈下来,徐法宝走了8000余步,这样的巡田场景,他一周至少一次,村里的耕地情况他也早已熟记心间。
“田长作为保护耕地的第一道防线,要时刻关注着村里耕地的情况,哪块地是耕地、哪块地是永久基本农田,在‘聊城田长’App上一目了然。”徐法宝说,“巡田不只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自全面推行“田长制”以来,度假区充分依托市级“田长综合管理平台”,借助科技力量,为辖区内的田长配上“掌中宝”,将传统的田长管理模式延伸到“指尖”。镇级田长每月至少1次、村级田长每日1次对辖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动态巡查,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真正守好“饭碗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掌中宝’手机终端实现了巡查工作的可视化,问题上报即时化,任务下达信息化,考核管理高效化,巡田数据信息共享,耕地保护更加方便、快捷。”度假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田长制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掌中宝”配备以来,基层田长已巡田1988次,里程达8765.3公里,覆盖基本农田面积98万亩,田长巡田率达100%。
推进林长制 筑牢生态屏障
6月4日,度假区朱老庄镇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林业负责人王清雪来到三干渠河边的一处杨树林,在河边将车停下后,一头钻进树林里查看美国白娥的情况。他仰头仔细观察树叶形态,以此判断今年病虫害趋势。
“这段时间是美国白娥幼虫生长繁衍的阶段,通过树叶的形态就能预估白娥的生长趋势,按照巡林的情况,预计今年的白娥数量不会太多,预防有效的话,应该可以得到控制。” 王清雪说,这段时间以来,他走进林地、果园、苗圃,持续观察着病虫害的情况。
王清雪有着50多年的林业管理经验,这么多年来,他对林业的情况了如指掌,一眼就能看出有无病虫害。“林业工作主要在于发展和保护,作为林业工作者,必须深入一线巡林,才能掌握辖区内林业的实际情况,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王清雪告诉记者。
自2019年以来,度假区开展全方位探索,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全面参与的林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建立林长制巡察督导制度,实行三级林长常态化巡林,破解林业生态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同时,打通涉刑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执法移交快速通道,有效震慑涉林违法犯罪,巩固了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保障林业高质量发展。
“空天地”保耕地 监管能力再升级
6月10日,湖西街道土地管理所接到“山东省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执法应用场景”推送的卫星图片消息,将度假区望岳湖周边的700余亩地区圈划起来,需要核实是否挖湖造井。
湖西街道土地管理所工作人员孙占军接到推送消息后,当天下午,他按照“空天地”平台的定位,到卫星图片上指定的望岳湖疑点区域进行现场实地拍照片、取景,核实该疑点区域的具体情况。
“经过实地核查,这个地方是棚户区改造形成的堆土区,现已经将现场的实景照片传到‘空天地’系统。”孙占军介绍,“从‘空天地’系统中,我们可以直接接收到省级推送的消息,上传下达,信息共享,工作起来更加便利,办事效率至少提高50%。”
度假区应用“山东省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执法应用场景”进行执法,土地执法部门构建执法巡查台账、保用途、保红线、保质量、保权益的总体架构基础,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及时发现、主动上报线索,实现违法占用耕地和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双清零”。
目前,度假区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已完成注册用户237人,形成网格化监管全域覆盖,有效确保了全区耕地、林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