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学亮:既要村庄美 更要村民富
编者按 人大代表是各阶层、各领域的先进分子或领军人物,要逐浪潮头、建功立业,让履职之根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为深入开展“发挥人大职能,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充分展示各级人大代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担当和精神风貌,今日起,本报推出《助力乡村振兴 人大代表在行动》栏目,对各级人大代表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中的创新创造活动进行集中采访报道,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6月22日,走进临清市尚店镇前宅科村,一座座宽敞的民居鳞次栉比,一条条平坦干净的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一阵微风吹来,村内街道两侧的红叶石楠、金叶榆等各种颜色的树叶演奏出一曲乡村交响乐。
从坑塘杂乱、村庄布局七零八落,到现在的“省级文明村”“省森林村居”“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庄”,前宅科村实现了美丽蜕变。
村民尹汝俊感叹道:“我们村风景好、环境好,谁要是随地乱扔垃圾,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这都是尹书记的功劳!”
尹汝俊口中的“尹书记”是前宅科村党支部书记尹学亮。自2004年上任以来,尹学亮致力于改善村庄面貌和村内人居环境,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彻底整治村内垃圾,打通村内断头路,在村里新安装了路灯并重新规划绿化带,村内街道两侧新栽金叶榆、冬青、红叶石楠等各种树木,村内树冠错落、花草相间,村容村貌实现大幅提升。
尹学亮不但是前宅科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还是山东省人大代表、临清市人大代表。在尹学亮看来,乡村的美不仅在于环境美,而且要宜居、宜业,只有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村庄才能有活力。
前宅科村苗木繁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种植技术,一直不成规模。为了把村里的苗木繁育产业做大做强,尹学亮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引进新品种、拓展市场,还以党支部领办了临清市鲁源苗木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产业链条。合作社成立后,病虫害统一防治,交易市场规范管理,苗木品种统一种销,打造了培育、种植、销售一条龙发展模式,使得苗木种植成为前宅科村主导产业。合作社现吸纳社员80余户,苗木种植面积1500多亩,成为鲁西最大的速生杨培育基地。另外,尹学亮还发动群众整理回填废弃窑坑和坑塘25亩,挖潜边角地块70余亩,统一种植精品苗木,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余元。目前,该村年实现集体收入16万元,年人均收入1.4万元。
随着合作社种植品种越来越多样化、销售路子越来越顺畅,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今年家里的9亩责任田和承包的20多亩地都种上了苗木,合作社统一管理,种多少都不愁卖。”村民尹汝俊高兴地说,“通过种植苗木,我刚刚给在城里上班的儿子买了套房,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带劲。”
村庄美了,农民富了,群众笑了。尹学亮说,一个村跟一个家庭是一样的,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就要发挥好带头人、领路人的作用,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