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弦

■ 朱海波

6月26日中午到晚上,聊城全市已经降水1.6亿立方米,当日22时,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随着汛期的到来,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已成为重中之重。

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我市的降水量将远远大于去年同期,所以防汛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出现问题,既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和财产安全,又是对城市形象的重创,由灾情引发的舆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

防汛,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和疏忽。今年更要如此,要确保万无一失,谨防一失万无,对防汛工作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防汛靠什么?要靠科学的指挥调度,全市要树立一盘棋思想,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各部门要有详尽的预案,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有备无患;各级各部门要挺身而出、靠前一步,通力合作,高效联动;要靠关键时段、关键节点的严防死守,等等。一句话,既谋于全局,又谋于重点,这样才能把防汛网织密、织严、织牢。

事在人为,防汛工作成效如何,更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6月26日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几名同志几乎一夜未合眼,第二天还要连轴转;当夜,当市民在家中隔窗看瓢泼大雨时,更多的城市管理人员走出家门,或在重要路段值守,或进行强排水;第二天清晨,环卫工人比平时起得更早,他们走上街头清理枯枝烂叶,确保市民上班时看到的是干净的路面。在恶劣的天气下,他们是勇敢的逆行者,他们温暖了一座城,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者表达由衷的敬意,这些逆行的身影是风雨中最闪亮的风景。

宁可防而不用,绝不能用时无防。当前,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时刻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弦,确保安全度汛,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2-06-2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4224.html 1 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