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同心 其利断金

——聊城海关落实保稳提质政策管窥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本报通讯员 翟晓婵 刘青青

7月5日上午,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几辆叉车从仓库中把220包全棉蜡染印花布装入集装箱。两天后,这些花布的漂亮身影就会出现在起运港青岛场站,经过50天的漂洋过海,它们将到达贝宁科托努港,化作非洲人五彩斑斓的服饰。

今年上半年,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对非洲全棉蜡染印花布出口1.54亿美元,基本摆脱了疫情影响,其中加工贸易比去年同期增长1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一方面是保稳提质,另一方面则是“开疆拓土”。两年来,该集团在稳定西非市场基础上,成功打开东非、北非市场,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利比亚等国牢牢站稳了脚跟。

“疫情之下,我们不但生存下来,还活得更好,从内部来说,主要靠细分市场、深挖潜能,从外部来看,则是靠政策红利、政企同心。”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总经理宛斌说。

宛斌的话在集团销售部部长仇茹霞那里得到验证。几天前,她把两面锦旗送到聊城海关,感谢聊城海关对集团真心真意的帮扶。

2020年以前,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是聊城海关认证的一般信用企业,享受的政策红利有限,但如何申报更高级别的信用认证企业,大家都一头雾水,便向聊城海关求助。聊城海关多次组织专家和关员上门,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经过精心培育,当年8月该集团获海关高级认证。

从一般认证企业到高级认证企业,不仅提高了企业信用等级,还可以享受更多的海关优惠政策。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是聊城海关、也是济南关区第一家试点远程鉴重方式的企业,该企业进口货物的鉴重数据与聊城海关共享,减少了一一查验,实现了远程监管。目前,我市的这种做法已被滨州、潍坊等地学习借鉴。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每签订一笔加工贸易合同,都要建立一本加工贸易手册,不同手册的原棉单独使用,无法配棉。而现在对临清三和纺织集团的加工贸易业务实行“大账册”管理,在“大账册”内进口的原棉可根据生产需要由企业自由配比。以运往贝宁科托努港的全棉蜡染印花布为例,它们的原料就是由“大账册”项下的好几种保税原棉,包括巴西棉、印度棉、西非科特迪瓦棉等配比之后纺纱织布印染而成。

企业自由配比可以在优化生产工艺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单耗标准高的问题出现了。2021年之前,纯棉纱线单耗标准为8.09%,这是按不配比棉为原料设定的,在配棉情况下,是要超过这个标准的,超标部分要补缴税款。2020年,因对多消耗的加工贸易进口棉花进行内销补税,补缴内销税款达百万元。聊城海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向海关总署提出修改单耗标准建议,海关总署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于2021年2月,主动取消了棉花单耗标准限制,不但为临清三和集团,也为全国纺织企业松了绑。

2022-07-07 ——聊城海关落实保稳提质政策管窥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4823.html 1 政企同心 其利断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