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景”这边独好

——记高唐县公安局三十里铺派出所

■ 本报记者 刘亚杰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问题日益纷繁复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邻里纠纷、土地纠纷、赡养纠纷、债务纠纷等引发的矛盾层出不穷,各类信访事件、民转刑案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基层治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基层派出所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高唐县公安局三十里铺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党建统领、两所共建+四支队伍”的社会治理机制,凝聚乡村党群力量,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十足的成效,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模板上,描绘了一幅和谐社区、优质警务的美丽图画。

5月23日中午,高唐县三十里铺镇的王振宇(化名)驾驶货车在倒车时不慎剐蹭了周某家门口的树木,双方随即产生矛盾并争执不下。另一当事人王某到来后持铁锨将王振宇驾驶的货车玻璃砸坏。这一举动,让一个普通的交通事故改变了性质。

“像这样的案例,我们如果只按照法律程序走,很简单,也没有错。”7月20日上午,在高唐县公安局三十里铺派出所,所长孔旭告诉记者,“但我们没这么做。”

“事情可大可小,但类似的案件具有偶然性,我们不能呆板地走走程序就完事。”孔旭说,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就从哪里下手,用最大能力去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才能实现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经过派出所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反复调解和沟通,谁都不想低头的双方,很快握手言和,同意互不追究责任。

这是高唐县公安局三十里铺派出所“两所共建”的一个缩影。

在三十里铺派出所办公区一楼,调解工作室的牌子赫然在目,二楼属于民警办公区,三楼则是司法所驻地。派出所党支部和司法所党支部共建,推动了两所业务工作的互通互融。

“针对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引发的矛盾或是治安警情,派出所接警后连同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出警,现场由派出所平息争执,司法所人员对争执的根源进行现场调处,警司合力,确保每一件纠纷都能从根源处化解。”在派出所建设的调解中心,孔旭说,公安、司法、人民调解员共同值守,法律顾问轮流值班,对各类矛盾纠纷“权威解答”“现场开方”,打造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融合”的新模式。自调解中心运行以来,共处理各类纠纷326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

“两所共建”化矛盾,“四支队伍”保平安。每当夜晚来临,三十里铺镇各村都会有一支“神秘”的队伍准时出现,他们由派出所配备相应的巡逻装备,走街串巷,守护着一方安宁。

在“两所共建、三调融合”社会治理机制基础上,三十里铺派出所延伸服务触角,凝聚辖区各村党群力量,探索建立了“平安驿站”乡村治理模式。

“由村‘两委’牵头,选拔有能力的党员、干部、有威望的群众和派出所、司法所人员一起,组成了四支队伍,分别是平安巡防队、亲情调解队、法制宣讲队和法律服务队,真正将‘枫桥经验’的触角扎根到群众中,切实把平安送到百姓家门口。”孔旭说,自“平安驿站”建成以来,三十里铺派出所、司法所通过警务助理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50余起,直接化解45起,通过参与110接处警、调解中心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近30起。在“三调融合”工作机制的助力下,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在“平安驿站”充分发挥作用下,三十里铺派出所接警中,民间纠纷类、信访类案件数明显下降。辖区连续5个月实现了盗抢刑事案件的零发案,有效保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

“‘两所共建+四支队伍’新模式的探索,有效解决了基层派出所警力少、事多的问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党员力量,让村中党员有事干、愿意干,群众的事有人管,真正将平安和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孔旭说。

2022-07-25 ——记高唐县公安局三十里铺派出所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5708.html 1 “枫景”这边独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