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 实现共同富裕

——聊城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生动实践

■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培源

7月21日凌晨5时,白天的暑热还未升起,清风徐徐地吹着,在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耿遵珠看着一辆辆大货车从村里出发,满载着新鲜蔬菜驶向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心里说不出地畅快。

“去年,我们与周边10个村联合组建成了耿店新村。下一步,我们将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成立耿店新村联合社,带动共同发展,迈向共同富裕。”如今担任新村党委书记的耿遵珠,心里有了更大的梦想。

共同富裕,关乎“国之大者”。迈向新征程,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号角一经吹响,聊城大地击鼓催征、奋进争先,激荡起以共同富裕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的密集鼓点。

聚力产业发展

夯实共同富裕根基

产业兴,则民富。

位于鲁西北的聊城,和山东省其他地市一样,有着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等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聊城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等方面压力不小。

面对困难和挑战,怎么办?唯有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痛苦中转型,浴火重生。

“信发集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率先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在信发集团副总经理张怀涛看来,如今信发集团有着自己的“低碳经”。

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聊城牢牢把握制造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共同富裕的工业基础。

“我们启动大功率电子元器件用聚酰亚胺硅树脂封装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就是要破除进口依赖、打破国外垄断。”7月18日,在阳谷波米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副总经理李铭新介绍起试生产的新材料,颇为骄傲。

在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的同时,聊城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进一步夯实了共同富裕的基础。

7月4日,在有“灵芝小镇”美誉的冠县店子镇的灵芝产业基地大棚里,一株株硕大的灵芝如伞如盖、层层叠叠,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啧啧称奇。

“冠县共有灵芝大棚1万余座,面积1万余亩,灵芝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交易量占全国的60%左右,观赏盆景占全国销量的7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灵芝种植和贸易基地。”冠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志刚说。

聊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大力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增产、增值、增效、增收,打造一批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乡村富民产业。

互联网大潮下,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加快了聊城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进程。

7月19日上午,在高新区许营镇武刘栾新村的绿豆粉皮合作社,村民齐荣芹正在手机前与粉丝热情互动,详细介绍绿豆粉皮的制作工艺。“通过网络直播,合作社的粉皮销往省外各地,带动37名村民增收致富。”武刘栾新村党支部副书记栾文新说。

聊城还着力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赋能,重点发展在线教育、智慧医疗、数字文娱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会展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打造共同富裕新体验。

激发内生动力

加快缩小收入差距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聊城是农业大市,实现共同富裕,主战场就在“三农”。

今夏,莘县董杜庄镇的4万多亩西瓜再获丰收,也让一直从事礼品西瓜种植的董杜庄村村民翟海芬高兴得合不拢嘴。“俺种的礼品西瓜个小、皮薄、瓤甜,有很多人专程开车来买。”翟海芬算了一笔账:今年种了1600棵西瓜苗,一棵能产2.5公斤左右礼品西瓜,按照平均市场价每公斤10元算,一座棚就能收益4万元左右。

聊城大力推动富民产业集聚发展,谋划推动形成东部高端水产养殖片区、北部特色畜禽养殖片区、中部都市农业发展片区以及西部特色种植高质量发展带、南部沿黄生态农业发展带“三区两带”农业产业总体发展布局。

“我们立足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质量乡村产业示范体为抓手,带动落地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同章表示。

“提低”是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聊城立足共同富裕的大场景推进“提低”,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低”的领域倾斜和集聚,为低收入群体创造均等的发展机会。

冠县桑阿镇冠谊源制衣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车间+就业+厂房租赁”的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公司租赁的东吕庄、小张庄的厂房为村级集体资产,每年租金收益达到5.4万元,带动就业25人,其中脱贫人口2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受益于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探索出发展产业项目带动就业与帮扶对象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普惠发展红利

共同富裕真实可感

“以前的地下水,又咸又涩,杂质还多,城里来的亲戚都不想喝。这几年,俺村村民都喝上了自来水,来尝尝,是不是和城里的一样味儿?”6月10日下午,东昌府区张炉集镇仁义李村村民李成山往水杯里倒上白开水,水中李成山的笑脸映出了我市因农村饮水工程受益的490多万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聊城通过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建立“从源头到龙头”运行管护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同饮“一碗水”。截至2021年底,聊城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集中供水率达98.5%,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75%以上。

半小时到济南,1小时到郑州,90分钟到青岛……曾经,这是一代代聊城人的梦想。如今,随着高铁的建设,这个梦想即将变成现实。

“城西望,向未来”,如今这句口号已然成为聊城高铁新区的标志性口号。“我们要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初具规模’。”市政府副秘书长、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郭志刚表示。

茌平撤县设区,高铁新区高点起步,“四横两纵”高速网全面建成,济郑高铁、雄商高铁、聊城机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推进道路桥梁、地下管网、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工程,改造棚户区11万套、老旧小区630个,“城市大脑”投入使用……聊城加快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彰显,城市品质功能全面提升。

美好生活是群众共同的向往,也是聊城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如今每天早上7时,东阿县陈集镇东堂村57岁的脱贫户王振英会准时出现在村委会大院打扫卫生。“这份工作不仅让我用自己的双手挣生活费用,还能让村里变得越来越美,我很满意。”走上公益岗位的王振英算了一笔账:每月能领到公益性岗位工资600元,还有低保户补助200多元,再加上其他收入,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

储备一批稳就业岗位,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网络,坚持“三个一”理念办教育,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聊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场景。

共同富裕,不是只有物质上的富裕,更有精神上的富足。今年,聊城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文旅兴市,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战略,整合提升、创新利用文旅资源,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文旅名城,让聊城这颗“两河明珠”绽放璀璨光芒。

迈向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如今,聊城正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力奔跑,不负光阴,以共同富裕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

2022-07-25 ——聊城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生动实践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5738.html 1 心怀“国之大者” 实现共同富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