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规”入户 “约”出文明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王成喜
“你们俩还年轻,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哩。不必把钱浪费在大操大办上,省下钱用来装修房子不是更好吗?”5月24日,莘县莘州街道蒋庄村党支部书记蒋朝贤这样对村里的一对新婚夫妇说。
蒋朝贤的话虽然质朴但说服力很强。在他的劝导下,二人打消了多请几辆婚车的想法,烟酒的档次也降了下来,婚礼花费省了一万多元。莘州街道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帮助群众减轻了负担,守好群众的“钱袋子”。
移风易俗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群众受到人情、舆论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莘州街道引导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设立“报备规”“消费规”“过程规”三条村规,帮助群众破除“面子关”,使“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其他不办”成为辖区村民的行动自觉。
“报备规”,是政策落实的第一道关。莘州街道建立了完善的红白理事会制度,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会长,“两委”成员、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任会员。理事会对村里的红白事有必要的“知情权”,并全程操办。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同志的威望压住了群众的攀比心理。“要求提前报备的目的,一是便于掌握红白事的情况,尽早‘干预’;二是便于理事会成员提前分工,进行帮助。”蒋朝贤说,目前喜事提前3天报备,丧事当天报备,已成为村民约定成俗的习惯。
“消费规”有清单。在蒋朝贤的劝导下,新婚夫妇按照规定用了6辆婚车。“从用餐标准到烟酒糖茶,一切吃、喝、用等消费必须拉出清单,红白理事会对消费清单进行审批。”作为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会长,蒋朝贤说,理事会根据全村群众的意见制定了标准,无论家庭收入如何都不能超标准消费。
“婚车要求控制在6辆以内,宴席只招待双方亲友。”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为村民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以前谁家有红白事都大操大办,争着比气势排场。现在都争着比遵规守纪、争着比勤俭节约。”蒋朝贤说,如今当地滥发请柬的现象已绝迹。
“过程规”更从简。当地传统习俗中有很多类似“糊楼”“送盘缠”等繁文缛节。对此,哪些可以办,哪些严禁办,红白理事会有着严格的要求。
红白理事会根据文明乡风的要求,叫停了当地之前常有的丧事“邀亲戚”、送纸扎,喜事放鞭炮、吃流水席等行为。红白事一切从简不仅减轻了蒋庄村群众的生活压力,还有效减少了疫情期间人员聚集。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群众受累于大操大办、盲目攀比,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我们就引导群众加强自治,自觉抵制这种现象,帮助大家从中解脱,真正‘减负’。”莘州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灿介绍,该街道将以移风易俗改革为起点,探索更多乡风文明建设的好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