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黄孕育大产业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徐虎本
“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第七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公示名单中,临清桑黄榜上有名。”8月1日,清源正本公司总经理王荣祥告诉记者。
临清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黄河流域农桑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的见证。2019年,临清古桑园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在这一片翠色浓郁的古桑园,老桑树林上的桑黄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疙瘩”。
黄河故道孕桑黄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大型药用真菌,已有2700年的药用历史。
《神农本草经》描述:“桑耳一名桑黄,有黄熟陈白者,又有金色者,皆可用。”《本草纲目》中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
“临清桑黄是目前能够查证到的,古书中最早记载的桑黄。谱尼报告显示,临清桑黄是所有送检样品中三萜、多糖、总酚、麦角甾醇等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表示,经过多部门、多专家检测,临清野生桑黄被评定为正宗桑黄。
临清黄河故道中有2000多亩平均树龄五六百岁的古桑树,年产野生桑黄1500公斤左右。为了扩大桑黄产业的规模,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张友明教授签约,成立了黄河故道桑黄功能性食品科研基地;与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包海鹰签约,成立了黄河故道桑黄博士工作站。
2021年,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分别在临清设立中国菌物学会临清市食用菌研发中心学会服务站、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临清市桑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基地。
打造桑黄产业链
野生桑黄产量较低,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我们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通过人工栽培桑黄菌工艺技术研究,确定了高效栽培的最佳工艺参数,进一步改良、优化人工栽培桑黄菌株,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桑黄菌种。”清源正本公司总经理王荣祥通过内引外联、高端引智,先后落成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建立了一支以院士、教授为主的国际顶尖科研团队,通过科技手段筛选出适合人工栽培的优良野生桑黄菌株,研究人工栽培桑黄菌工艺技术。
“先将桑木段打成木屑、装到生长袋中,注射液体菌种,然后在培育库里进行培育。”公司副总经理武喜云介绍,“培育库常年保持28℃左右的室温、90%的空气湿度。3个月后,桑黄形成15cm宽、5cm厚的扇形开片,单菌棒可产桑黄子实体干品25克左右。”
如今,临清桑黄省级现代产业园正建设桑黄人工栽培及产品开发科研基地、恒温恒湿标准化大棚、桑黄菌丝培养库以及桑黄博物馆等,通过制作桑黄茶、桑黄粉、桑黄咖啡、中药饮片等产品,拉长了桑黄产品产业链条。
双菌轮作好“钱景”
桑黄每年4月份种植,9月底前收获完,实行传统的“一种一收”种植模式,这就造成了10月至次年3月大棚土地闲置。
为持续增加土地亩产效益,清源正本的科研人员组成羊肚菌菌种研制攻关小组,通过反复实验,掌握了羊肚菌的培养基制作、菌丝提炼、接种菌种、制作菌包以及人工栽培技术规范等,经大棚试种成功。
1亩左右的简易棚,每年可生产桑黄300公斤、羊肚菌500公斤。目前,临清市已经建成先锋路街道、新华路街道、松林镇、戴湾镇、金郝庄镇、尚店镇6个基地,建设大棚216个,全部推广了桑黄与羊肚菌双菌轮作种植新模式,总面积突破1000亩,预计年产桑黄330吨,羊肚菌650吨,全产业链年增加值3.6亿元、种植户亩纯收入4万元以上。
“临清桑黄省级现代产业园项目以规模化、标准化方式生产桑黄中药饮片和功能性食品。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可带动3000多户农业种植户增收致富。”临清市政府党组成员淳悦忠表示,临清将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桑黄产业技术研发,延伸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