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堂村的“非洲来客”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张莉
8月5日,茌平区肖家庄镇乜堂村鸵鸟养殖场,百余只非洲鸵鸟在围栏里悠闲地踱步,长长的脖子、扁平的嘴巴,如同蛙眼一样的褐色大眼睛不时东张西望,憨态可掬的样子甚是惹人喜爱。见到有人到来,这些鸵鸟也不怕生,纷纷靠了过来。
“嘴又馋啦?”养殖场负责人程相兰对着这些鸵鸟打趣道,他用手抚了一只鸵鸟的脖子一下,抓起一把饲料,把手伸过围栏,几只鸵鸟便争相从他手里抢食。
这些非洲鸵鸟体型健壮,成年鸵鸟有两米多高。乜堂村没有动物园,也没有马戏团,养非洲鸵鸟干什么?
“鸵鸟全身上下都是宝,羽毛和蛋壳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肉、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说起鸵鸟养殖,程相兰如数家珍。程相兰的养殖场里,共有120余只下蛋鸵鸟,每年能收获鸵鸟蛋四五千枚。这些鸵鸟蛋,一部分被当做商品出售,一部分用来孵化雏鸟。此外,程相兰还利用蛋壳开发了蛋雕工艺品。
“一只鸵鸟蛋市价120—200元,而蛋雕工艺品也能卖到120元。”程相兰拿起一个刻有八仙过海图案的蛋雕介绍。蛋壳上,水墨风格的八仙栩栩如生,其水平虽比不上书画大家,但独具传统文化韵味。蛋雕图案是程相兰专门请专家设计的,他自己用雕刻机把一个个原本要废弃的蛋壳变成人们桌上的工艺品。“鸵鸟蛋呈椭圆形,非常适合雕刻人物故事。”程相兰说,如今,仅蛋雕一项,他每年能收入六七万元。
程相兰从事鸵鸟养殖,源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2017年,在电视上看到外地有人养殖非洲鸵鸟,效益很好,程相兰便动了心。说干就干,他先去济宁考察一番。这一考察,更坚定了他养殖鸵鸟的决心。“非洲鸵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程相兰说,只要用心,肯定能养好。他先购买了两只养着试试,发现效益不错。当年,这两只鸵鸟就为他带来了5000元的效益。尝到甜头的程相兰自那时起“一发不可收拾”,如今,他的养殖场里已有400多只鸵鸟。
在雏鸟养殖区,程相兰拿出菜叶,蹲下身子,一群幼年鸵鸟摇摇晃晃地围了过来。程相兰看着这些雏鸟,笑意不觉涌上脸庞:“养殖场每年还能孵化雏鸟3000多只,收入100万元。”鸟蛋、蛋雕工艺品、雏鸟……一只非洲鸵鸟,一年能为程相兰带来几千元的收入。
富起来的程相兰有了新打算,那就是发展乡村旅游。“我准备扩大规模,把养殖场改建成集鸵鸟观赏、生态餐饮、民宿、农副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程相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