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资稳外贸 打造开放新高地
——“攻坚三季度 决胜下半年”系列报道之五
■ 本报记者 岳耀军
外资外贸,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窗口。
今年以来,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我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通过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克服了多重挑战,稳住了外资外贸基本盘,展现出强劲韧性和蓬勃活力。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7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其中出口197.4亿元,增长26.3%。
进入三季度,我市聚焦聚力稳定外资外贸,狠抓市场开拓,深挖外资潜力,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对一”帮扶助企纾困
外贸进出口的主体是企业。压力之下,如何将一系列助企纾困的稳外贸政策加速传导至企业,成为当务之急。
我市结合外贸企业走访日活动,创新市县乡三级帮扶机制,提供“一对一”帮扶,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保障了外贸平稳运行。
山东意吉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高新区一家轴承保持器生产配套厂商,产品覆盖轴承、车门纤维、轮毂单元等多种高端装备零部件,远销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今年3月,企业外资股东40多万美元的投资款刚到账户又被退回了。款项如果不能按时到账,将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得知这一情况后,高新区投促部帮包负责人立即与企业取得联系,实施“一对一”帮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难题,促成了这笔投资。
“外资顺利到账,确保了我们正常的生产经营,出口订单得以顺利完成。”山东意吉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德俭说。
除了提供贴心服务外,我市还积极释放政策红利:2022年上半年兑现市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助力外贸提质增效;联合中国信保通过短期险服务支持一般贸易出口2.32亿美元,支持外经贸企业445家。为343家小微企业免费投保,年度保额3.03亿美元;用好“鲁贸贷”政策,发挥保单融资功能,支持10家企业实现融资增信支持2973万元。
这些激励政策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为企业复工复产,挖掘出口潜力提供了“硬核”保障。
建设平台开拓海外市场
各类对外开放平台,是承载外贸外资企业发展的“桥头堡”。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在抓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上下功夫。
8月11日,吉布提自贸区“聊城制造”跨境电商展销中心货物首发仪式在临清市青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功举行。32家企业的首批展品以“跨境电商+前展后仓”模式,成功实现借仓出海,开启了中非贸易合作新纪元。聊城产品跨洋出海再添新平台。
为稳外贸,保订单,今年我市组织企业参加了第131届广交会、山东出口商品展等20余场重点展会,积极落实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山东—新加坡、韩国、日本、泰国、澳新、越南双向贸易(RCEP)展,助力企业开拓RCEP市场,指导企业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500余份,带动新增出口超2亿元。
通过利贸通数字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孵化中小微外贸企业60余家;推动高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进驻跨境电商企业60余家,带动进出口5亿元;支持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发展,吸纳中小企业进驻。截至目前,聊城市跨境电子商务备案企业已达86家,为全市外贸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培育招引新增长点,积蓄外贸新动能。我市举办聊城海外市场经贸对接会轴承、机床等特色产业线上专场活动,带动轴承、机床出口约5亿元;对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资源,加大电缆、钎具等产品出口。上半年,全市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48.6亿元,增长42.6%,占比提升至24.5%。
稳住外资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今年以来,我市加大对日韩、欧美的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原则,重点围绕制造业产业进行谋划,盯住目标企业,锁定重大项目,开展对外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现代农业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119个,签约额405.76亿元,合同外资1.41亿美元。组织参加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我市4个项目在峰会集中签约,总投资1.75亿美元,合同外资1.1亿美元。
聚焦茌平信发30万吨/年BDO及配套精细化工项目等6个书记市长项目,我市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签约项目3个,茌平信发和高唐通威2个项目到位资金5580万美元。借助重点制造业外资企业开展“以企招商”“以商招商”,推动中力汽车和信发华兴2家企业使用外资3760万美元。
把“环境”做优,把“要素”配齐,把“堵点”打通,把“效率”提高,我市“磁场效应”进一步放大。一个个优质项目的签约落地,不仅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也为决胜下半年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