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里的大民生
——市城管局精心扮靓家园提升市民幸福感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城市是一个“会呼吸”“会成长”的有机整体,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伴随各种需求性、阶段性事物的产生。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的感受往往在漂亮的街边花园、干净的如厕环境等细微处。
城市精细管理,出发点在“精”,落脚点在“细”。今年以来,市城管局将群众所需、城市发展与管理相结合,掀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头脑风暴”和“行动风暴”,让问题无所藏、让困难有所解、让需求有所应,将“城市管理的温情”化于实际,于细微之处触动人心。
整治积水点 让雨停水退
“最近几次大雨,利民东路上的水排得很快,基本没有出现积水情况。”8月8日下午,一场大雨袭来,市城管局市政中心防汛办袁义鹏冒雨来到利民东路检查排水情况。
“下雨时,马路上的水从两侧下水道收集后,通过两条直径0.4米的管子流向利民路地下两条直径为1.5米的排水管道。我们发现,以前积水,不是地下管道排水不行,而是下水道的集水能力不足。”袁义鹏介绍,“市政中心防汛办在雨后迅速形成整改方案并及时行动,把0.4米的管子换成了1米乘0.8米的方涵。利民路两侧一共改了20个,陈口路改了16个,集水能力至少提升3倍。”
陈口路部分路段地势低洼,每次下雨都积水。7月份,市城管局为了加大防汛力量,增设了两台黄色强排车。“我们不能只靠强排车,必须想办法彻底解决排水问题。我们在路两侧各设计了两台固定排水泵,每台泵每小时能够排水2000立方米。固定泵反应快,一个按钮就能启动,一个人就能操作,以后就用不到移动强排车了。”在徒骇河陈口路大桥东,道路两侧正在紧张施工。在围挡里,工人们正在地下7米处紧张地浇灌泵室。此处已经施工了近20天,安装了1.2米的进水管、排水管以及排水泵,工程即将完工。
“汛前有部署,汛后有总结。我们雨中发现问题、雨后研究整改,争取在下次降雨到来前解决好。截至目前,今年修了大约20个这样的积水点。”市政中心办公室主任潘玉强说。汛期路面积水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今年,市城管局把城区易积水点整治列为重点工程,市政中心防汛办直面问题,通过铺设雨水管道、建设集水沟、改造排水渠道、建设泵站等方式“一点一策”进行改造,一个一个地整改,一个一个地解决,实现了一汛一总结、一汛一提高,向“雨停水退”的目标迈进。
设置新公厕 如厕更舒心
“咱聊城这公厕真不错,干净时尚、设施齐全!”8月15日一早,在望湖公园西侧小公园锻炼的王戚风大爷在公厕走出来后感叹不已。
这座掩映在法桐之间的高颜值小型公厕,以优雅的淡绿色为主色调,搭配鹅黄色。公厕里设有2个蹲位、一个管理间和第三卫生间。
近期以来,一批批智能化、人性化的新型移动公厕、第三卫生间频频亮相街头。除了干净、整洁以外,智能照明系统、感应冲水系统、自动换风系统、自动清洁马桶圈、高低洗手台、儿童坐便器、宝宝椅、空调、冰柜、手机充电站、便民服务箱、无接触感应式洗手液盒……这些小细节温暖着市民的心。
“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大公厕的建设和提升改造力度,科学规划,逐步完善公厕布局,新增公厕37座,提升改造公厕71座,设置公厕指示牌400余处,城区公厕数量达到了157座。今年我市又开工建设了31座公厕,为居民及游客更好地提供如厕服务。”市环卫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思广介绍。
近年来,市城管局环卫服务中心始终把公厕改造提升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从“建管美”入手,加大公厕建设力度,专门成立了公厕管理科,提升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已基本建立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公共厕所服务体系。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小细节体现大文明。如今,聊城的公厕已不仅仅是市民的“方便”之所,更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数字化平台 管理更细心
“市城管局在主城区主要路段路口部位,安装200套智能井盖,智能井盖系统采用传感器、无线通信和地理信息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井盖状态的主动感知、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倾斜、位移、水浸等情况,监控终端立即向智慧城管平台发送报警信息。”市城管局智慧城管指挥保障中心主任杨寒指着整墙的大屏向记者介绍,接到信息后,维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及早排除各种隐患,最大限度保障有关公共设施和行人、车辆出行安全。
“市智慧城管数字化系统平台共建成22个系统,其数据建设包括基础地形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和单元网格数据,内容涵盖了5大类121小类27万余部件和6大类83小类事件,建立了覆盖中心城区的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库,并在主城区重点、难点、热点路段建设了759个视频监控点位。”市城管局副局长孙慧芳介绍,市城管局积极探索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完成了智慧环卫、视频AI、高空喊话非接触执法、智慧园林、公用事业监管、城市防汛等12个应用场景,推进实现数据服务“一个库”、指挥协调“一张网”、行业应用“一张图”、业务运行“一平台”,打造“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如今,市城管局正在进行地下管网防汛监测、户外广告招牌服务指导、共享单车投放运营管理等应用场景建设,初步构建地下、地面、立面、空中立体化监管体系,推动实现绣花般细心、耐心、巧心的城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