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渡安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聊城司法行政力量
■ 文/图 梁丽姣 赵晓翠
水城大地山清水秀,大河浩荡安如磐石。
8月22日,由东向西驱车行驶在东阿县艾山卡口黄河大堤,一抹抹绿色直扑眼帘。道路右侧,黄河水在河堤内滔滔奔流,气势磅礴;道路左侧,一条条林荫小道连接着高低错落的村落,姹紫嫣红生机勃勃,草木葱郁美景连连。沿道行驶,游园小径、文化广场随处可见,好不惬意。
保护好、治理好、利用好黄河,是国家富强、民族强盛之所系,更牵动着650多万聊城人民的心。近年来,聊城市司法局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己任,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大力实施“法治+”工程,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要素参与,推出构建基层治理微网格、保护黄河立法工作、打造黄河法治文化带等一批法治新举措,切实筑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根基。
以法释理解纠纷
架起基层治理微网格
黄河是母亲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是事关全局、关乎民生的大事。
东阿县有59个村庄沿黄而建,早年间,沿黄村庄将河滩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村民,很多村民并未开发河滩地。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河滩地上种植农作物,河滩地地界划分矛盾纠纷也就多了起来。
东阿县大桥镇于窝村村民韩运年(化名)和于顺英(化名)两家的河滩地相邻,韩运年有3.2亩河滩地,于顺英有4亩,十几年间,河水冲击导致地边模糊。2021年,两家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将河滩地租给种粮大户,实际测量中,韩运年的河滩地只有2.4亩,于顺英河滩地是4.8亩,两人发生口角。“以后我的地不种了,都给你种,也不收你的租金。”于顺英的儿子向韩运年口头承诺,韩运年没再计较。
今年5月,韩运年想要收回河滩地,在统计面积时,于顺英的儿子突然不认账,韩运年找到村委会协调。“法律明白人”于俊红参与调解,重新测量确定地边,按照两家人口平均分配,双方握手言和。
近年来,沿黄村庄的土地承包、林木权属、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问题层出不穷,纠纷看似小,却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东阿县96个调解委员会、663名调解员、81名“法治带头人”、325名“法律明白人”,深入沿黄村庄,排查化解了一批不利于黄河保护、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在沿黄村庄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
莘县董杜庄镇董庄村的村民就尝到了矛盾调解的“甜头”。5年前,村民董磊(化名)在村南建设了一个养鸭棚,最近鸭棚内不时散发出刺鼻气味,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村民无奈之下到司法所寻求法律帮助。董杜庄司法所长、镇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利杰带领法律顾问胡章兴到现场察看,鸭棚距离路北的住户仅几十米远,站在路边就能闻到刺鼻的臭味。
“当时这块地是村委会同意建的鸭棚,设施设备投了近20万元,真不让养了,就赔大钱了。”董磊诉苦道。“你在这里养鸭,夏天臭味浓,蚊蝇多,给周边群众带来危害是违法行为,长期下去大家投诉你,要求赔偿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胡章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
“等这一批鸭子出栏后就不养了,整改鸭棚,直到达到环保标准为止。”董磊做出了抉择,双方约定了整改时限及违约责任等问题,一起环境污染纠纷就这样迎刃而解。
立法执法两手抓
画出守卫黄河同心圆
黄河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只有保护好黄河、治理好黄河,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其中,离不开法治思想和法治方法的运用。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为此,市司法局将《聊城市集约节约利用黄河水资源管理办法》《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办法》作为2022年立法工作的“重头戏”。6月份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聊城市集约节约利用黄河水资源管理办法(草案)〉的议案》。8月17日,立法专家对《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办法》进行审查论证,立法权限、立法技术规范、条款设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专家们一条一条分析,提出论证意见,8个多小时后,一套针对性修改方案出炉,等待立法工作人员的,将是再一次的修改完善。
“地方立法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佰明看来,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法规规章,应充分考虑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确保立得住、行得通、用得好,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除了立法,执法是关键。执法到不到位?有没有发挥作用?需要执法监督人员有一张“铁面”、一双“慧眼”。近日,市司法局联合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局开展了黄河流域水行政执法专项监督。阳谷县司法局“现场执法、现场监督”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在深入河道检查是否有非法采砂、非法排污等执法现场,总能看到阳谷县司法局执法监督科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两三人同行,跟随执法人员深入执法一线,主动出示行政执法监督证件,打开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人员执法能力。
黄河宁,天下平。市司法局肩负起法治使命,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促进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贡献着力量。
黄河法治文化带
绘就人水和谐生态图
坐落于东阿黄河井圈险工55号坝的黄河法治文化广场沿黄而建,黄河水暗流涌动,气势磅礴。沿着黄河大堤行走到东阿黄河法治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石头刻制的“东阿号”船舶。“船舶”上刻着的“法治润黄河 共筑安澜梦”几个大字贯穿“船身”,从左向右看,犹如蜿蜒的九曲黄河,奔流入海。
法治主题雕塑矗立在东阿黄河法治文化广场中间,黄河水蜿蜒婉转、飞流直下,蜿蜒的河水中穿插着各种字体的“法”字,黄河文化与法治文化相互融合贯通。从法治主题雕塑到法治宣介牌,再到法治小品、互动区域,宪法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黄河保护法、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张道强简介、东阿黄河水政执法工作等元素与黄河工程充分相融,仿佛置身在一处集文化、艺术、法治、美景于一体的普法大课堂,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
“黄河的气势让人流连忘返,途中的法治文化广场更是点睛之笔,欣赏沿途壮美的黄河风光的同时,也能学习法治知识,感受黄河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相互交融。”来东阿县旅游的河北省邯郸市市民王海超说。
我市利用沿黄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将黄河法治文化作为区域法治阵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黄河文化元素和法治元素相结合,因地制宜设计黄河法治文化品牌,让黄河沿岸成为一道亮丽的法治文化风景线。
“我们创新开展‘沿着黄河去普法’系列活动,切实增强沿黄群众法律意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商光胜告诉记者。
司法行政力量在一次次护佑黄河安澜的矛盾调解中凝聚,在一场场“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普法之旅中升腾。聊城市司法局将乘着新时代黄河事业蒸蒸日上的浩荡春风,以法治之帆笃定前行,以法律之名护佑安澜,共同铺就建设幸福聊城的法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