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在脚下延伸

■ 口述人:付茂生(二级人民调解员、东阿县铜城街道退休干部)

我家在东阿县铜城街道朱集村,与济南的平阴县、菏泽的梁山县和我们聊城的阳谷县搭界,可谓一脚踏三县、互闻鸡犬声。说起我们村这些年的新变化,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村的路。

我们村夹在通往县城的两条公路的中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外村人说我们村是“夹河套”。以前,就连通往县城公路的乡间路都是狭窄的黏土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无水硬如铜、遇水软如脓。每次进城办事或购买东西,村民要走好几里路到被称为“交通要道”的铜鱼路去搭车。遇到阴雨天,就遭遇“出不去,进不来”的困难和尴尬。

我原在街道办事处工作,那些年上下班只能骑自行车。2008年夏的一天,我下班回家时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自行车前轮盖瓦里全是又黏又厚的泥土,推也推不动。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大金鹿”足有七八十斤重,我扛着它走路,一步一滑。雨越下越大,天又黑了下来,我的鞋子也沾满了泥,跟秤砣一样挂在脚上。有心把自行车扔下,自己走着回家,又舍不得,毕竟它是陪伴了我多年的老伙伴,万一被人捡走了我也心疼。我只好深一脚、浅一脚,踉跄着往前走,实在撑不住了就歇一会儿。就这样,短短几里路,我走了近3个小时,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了。

也是这一年的秋天,连阴雨,地里有水排不出,到了收获时,地排车、拖拉机不能上路,只能手提肩扛把庄稼往家运,父老乡亲心中充满了辛酸、无奈和期待。

而现在,你到我们村看看,那些路早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笔直、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这都是政府2018年前后对我们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时修的,而且一连修了东西南北四条路,路路相通,四通八达,就连过去田间的生产小路也全部进行了硬化,父老乡亲的生活和出行再也不是“老大难”。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路修好后,村头公路紧接着就通了公交车,从城里到我们村一天往返十几趟,60岁以上老人享有优惠。留守老人或退休人员三五成群沿村间公路或步行或骑车,锻炼身体,逍遥轻松。村里多数家庭买了小轿车,大家都说,那些年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不敢买小轿车,因为根本开不进村。路好了,进城越来越方便,年轻人结婚、学生考上大学、生孩子吃喜面、乔迁新居等宴请客人时,大都到城里的饭店置办宴席。

路通了,业兴了,经济有了大发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建起了种植、养殖基地和蔬菜大棚,就连城里人也经常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或开着小汽车到我们村休闲观光,采摘瓜果蔬菜。而那些年没修路的时候,连邻村的人都不愿意到我们村来。现在,村里的养殖户和种植户一年四季坐门等客,年年都有好收成,经济收入就像钻天猴——一个劲儿地往上窜。

(本报记者 王军豪 采访整理)

2022-09-0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7841.html 1 幸福路在脚下延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