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智”水有方
——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打造管理与运行监控“一张图”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现在我们通过灌区全域化的摄像头、手机App,随时上传数据,在后台就能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9月2日,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兴隆村管理所堤防组组长王立周正沿着渠道堤防徒步巡查。每次巡查前,他都会打开“智慧灌区”App,实时上传巡查日志和处理结果。
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推动灌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云、网、端、台”为依托,构架1个全息中心、搭建2个管理平台、推进N项业务应用,致力打造立体数字化智慧灌区平台,成为我省唯一列入水利部数字灌区先行先试的试点灌区。
全域感知,河渠装上“智慧眼”
“有人带着孩子在三干渠节制闸下500米的渠道里玩,请抓紧安排工作人员劝离。”8月31日下午,在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的数字化指挥大厅里,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监控到周店三干渠节制闸后的渠道里有人进入,迅速给周店管理所发出信号。
位山灌区沿渠敷设197公里光纤,增设600多个具有动态抓拍、人脸识别功能的高清摄像机,水域岸线监测面积9000多万平方米;在骨干渠道重要节点和节水建筑物配置安装了水情、工情等自动化信息采集设施设备100余套,自动采集日常灌溉信息、量水测水等各项信息……立体数字化智慧灌区平台实现了对水域岸线、灌区工程、水生态环境等涉水信息的动态监测和透彻感知、智能整编、分析研判,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管理。
该平台以三维电子地图为展示媒介,全面展示灌区工程分布、灌溉面积、流域水系分布、管理范围等,打造管理与运行监控“一张图”。
细化网格,激活治理“神经元”
立体数字化智慧灌区平台包括了数字网格管理“党建+”、供水管理、工程管理等多项业务,各项任务自动集成、动态更新、实时考评,形成相对独立又融合统一的业务模块。
该中心结合“一渠一长一所一段一员”网格化管理机制,开发移动智能终端App,巡检轨迹自动生成、巡检记录实时上传,形成线上实时智慧调度和线下网格化快速响应的联动机制,实现“监控、调度、处置、反馈”全链条监管,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立体数字化智慧灌区平台通过水资源监管预警、调配管理决策、节约用水管理服务等功能,实现水流动态数据、水情分析以及供水调度、工程运行等场景的仿真推演,构建了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智慧管理体系。
信息共享,形成联动“一盘棋”
“针对发现的河湖‘四乱’等违法行为,我们通过平台能精准抓拍违法车辆、违法人员,分类同步推送至公安、检察院、法院和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进行比对识别、线索追踪,提高案件查办效率。”该中心信息化科科长张彦光介绍说。
该中心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完善信息共享和查询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互通互联;通过信息共享,实现水政、公安、检察、法院无缝衔接,齐抓共管,共同维护“渠畅、水净、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立体数字化智慧灌区平台对灌区3条骨干渠道及20座主要建筑物进行全要素数字化映射,集成耦合多维多时空尺度的立体模型,构建数字化场景,打造数字孪生灌区模拟仿真平台,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智慧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