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生活,尽在和美邻里

——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探索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郑兆雷

对于茌平区第一中学学生和庆山来说,今年的暑假过得与往年格外不同。“往年,我暑假学习只能在家里,总想偷懒玩一会儿,而今年暑假,我和同学在和美邻里的自习室学习。这里干净整洁,大家都很遵守秩序,比在家学习的效率高很多。”9月13日,和庆山说。

和庆山说的和美邻里,是茌平区依托振兴街道复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的和美邻里综合服务体,可免费提供自习室。暑假里,和庆山经常在这里学习,累了,他便到一楼休闲区休息一下,赶到饭点儿,也能在这里吃饭。

与和庆山一样,茌平城区的居民把和美邻里当成了第二个家。和美邻里占地2400平方米,共有三层楼。走进一楼大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雨伞、药品、针线盒等应急用品十分醒目。

继续往里走,休闲区5把自动按摩椅一字排开。居民胡云之从按摩椅上下来,走进一旁的健康咨询室。“大夫,听说咱这里新上了一台体检一体机,我来体验一下。”胡云之对正在这里开展志愿服务的茌平三院医生李长信说。“好的,大姐,您站到仪器前,我先为您测测身高体重,再给您量下血压、测下血糖。”李长信说。

胡云之今年60多岁,在和美邻里一楼的餐厅工作。工作不忙的时候,她喜欢在按摩椅上放松一下身体。“这里环境好,工作之余我能和老姐妹们在一起聊聊天,看看电影,还能享受免费按摩和体检。和美邻里,真不孬。”谈起在和美邻里的感受,胡云之赞不绝口。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生命力在哪里?振兴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鹏说,就在于深入群众身边,与群众“零距离”“心贴心”,让群众真切地看得到、用得到、感受到、享受到。

今年4月份,和美邻里开始试运行,此前,振兴街道做了大量工作。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徐鹏说,随着进城农民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拉近群众与社区的距离,让群众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在身边,是他们研究了很长时间的问题。

借鉴上海成功案例,2021年初,振兴街道开始谋划建设一处可为居民提供集政务、党群、生活、文化、教育、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通过“1+X”大党委工作机制,吸纳辖区内相关党政单位及公共服务类企业党员负责人、社区党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进驻,用志愿服务丰富社区便民服务,和美邻里便应运而生。“全省首家!”徐鹏言语中不乏骄傲之情。

自从有了和美邻里,周边居民的生活大不一样。“这次和美邻里开展手工蛋糕制作亲子活动,我没预约上,下次一定要提前预约。”居民常帅有些遗憾。每周,和美邻里都会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志愿活动,贴近群众生活,深得大家喜爱。“志愿服务活动把居民凑到了一起,让家庭更温馨,邻里更和谐。”徐鹏说。

除党建、政务服务之外,和美邻里还入驻有水吧、甜品店、绘本馆等商家。这些商家的入驻,经过了街道考察、居民评分等多道程序。文明实践中心想要进一步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必须依靠志愿服务的带动与牵引。“街道不收商家的房租,也不收水电费,但是,商家要定期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并保证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10%。”徐鹏介绍,“商家都很珍惜入驻机会,坚持诚信经营,因为一旦出现不诚信经营,砸的不仅是自己的招牌,更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依托“爱山东”智慧服务系统及“一网通办”服务窗口,和美邻里还可为社区居民及区域单位提供“帮办代办”“延时办”“跨省通办”“上门服务”等个性化定制服务,进一步扩大了服务面。

和美邻里三楼有个放映厅,每周六、周日都会放映主旋律电影,免费向居民开放。与其他放映厅不同,这里处处都彰显着红色文化的魅力:墙上印有中国共产党简史,窗帘上印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内容,门口立有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展板,书架上放有一本本红色经典书籍。“不放映电影的时候,很多居民也来这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工作人员许小明说。

出户可及,文明与生活互融。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各类公共文化场所资源的大整合、志愿服务和居民生活的大融合,茌平区的和美邻里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到了群众家门口,为文明实践注入了更强劲的生命力,让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的心和党贴得更近。

2022-09-15 ——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探索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8507.html 1 美德生活,尽在和美邻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