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住着特别舒心”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常帅 苗宝勇
9月13日,在茌平区人武部家属院,居民李胜利说:“我们小区不用居民花一分钱就改造完成了,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我们住着特别舒心。”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茌平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用老旧小区改造这个“小切口”推进“大民生”,全面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以前,小区绿化带里没树也没花,路面坑坑洼洼,而且水管到处漏水,在这儿住别提多难受了。”李胜利说,这个小区是茌平区最早建成的一批住宅小区。改造前,小区道路、绿化带破损严重,管道老化,排水不畅,居民停车乱、停车难等问题较为突出,“老破小”一度成为该小区的代名词。“大家都盼着改善一下我们小区的环境。”李胜利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1年,茌平区将包括该小区在内的24个老旧小区列入改造范围。“老旧小区改造要给居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大家住得更方便、更舒服。”茌平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迟曙光介绍。在改造过程中,该局广泛征求居民意愿,“改什么、怎么改”由业主说了算,制定“一小区一方案”,将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纳入改造内容,对小区实施雨污分流、道路修缮、水电设施更换、楼顶防水、立面维护、绿化亮化、弱电入地等项目进行改造提升。
茌平区住建局党组副书记、三级调研员潘东强介绍:“今年我们改造26个小区1719户,改造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5659万元,真正实现应改尽改。”小区改造完成后,为避免前改后乱,属地乡镇(街道)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入正规物业企业对老旧小区进行长效化、精细化的管理服务,既破解了老旧小区的“有新貌、无人管”难题,又切实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2021年至今,茌平区共改造老旧小区50个,改造面积31.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868户,总投资91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