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马村里闻梨香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马红坤
9月14日下午,茌平区冯官屯镇刘马村的梨园里,绿叶掩映下,一个个历经盛夏雨露滋养的黄金梨沉甸甸地垂在枝头。梨树旁,种植户张加壮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茌平,说起秋天必不可少的水果,很多人都会想起刘马村的黄金梨。
刘马村的黄金梨多汁、酥脆、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当地果农持续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
“我们的黄金梨,大的能长到0.5公斤,小的也有四五两重,现在市场价格是每公斤8元,亩产2000多公斤,每亩地收入1万多元钱。”张加壮介绍。
梨树间,党员志愿者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除了能为农户提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我们还会和技术人员一起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党员志愿者魏洪星说。近几年,刘马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路径,2019年成立了绿翠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引进致富产业,定期邀请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不断改良品种,提高产品品质,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黄金梨成了致富果,不仅为果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还带动了不少村民在梨园务工。村民张力在梨园务工,活不累,一天能挣近百元工资,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咱们农民如今在家门口就业,也成‘上班族’了”。张力打趣道。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引来“活水”,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下,刘马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茌平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分散的农户、土地资源整合起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的新路径,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泽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