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季,奏响大地欢歌

——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三夏时节,茌平区冯官屯镇东封村村民在田间收获小麦(资料图)

金秋时节,聊城农民不误农时,抢收抢晒秋粮,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 赵玉国 摄

9月20日,在茌平区胡屯镇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收玉米 赵玉国 刁国辉 摄

9月18日,在茌平区贾寨镇前付村,村民在晾晒收获的玉米 赵玉国 刁国辉 摄

■ 本报记者 叶晨雯


金秋时节,成方连片的青纱帐里,一株株玉米翘起了欢乐的“嘴角”;田边,联合收割机蓄势待发……

仓廪实,天下安。作为山东省三大粮仓之一,聊城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总产量保持连年增加。

从2012年的548.95万吨,到2021年的567.97万吨,十年来,聊城的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等称号,8个县(市、区)均是产粮大县。聊城人民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持续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地为粮之本。聊城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

如何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我市不断创新举措、压实责任,以科技赋能耕地保护工作,全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聊城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0多万亩。

“瞧,这是俺的巡田轨迹,手机App上记录得一清二楚。我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在手机上就能查看地块信息,还能及时上传巡田过程中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不符合用途管制要求的问题。”9月19日,东昌府区沙镇张八村党支部书记张凤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掌中宝”——“田长综合管理平台”手机终端。

以往巡田,主要通过纸笔记录的方式,存在情况反馈滞后、巡田过程难以监管、公众参与较少等问题。如今,我市将人防技防结合,在村级组织设立田长,由村(居)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或村民代表担任,并建立田长制综合管理平台,构建起“市县考核、乡镇督导、村为主体、田长落实”的基层耕地保护体系,守牢了耕地保护红线。

我市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险机制试点工作,实施农业用电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节约群众灌溉用电成本30%以上。进一步深化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让良田多产粮、产好粮,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生产托管将“粮袋子”扎得更紧


当农民种地不如务工、种粮不如种瓜果苗木时,谁来种粮?面对农民种粮过程中存在的“堵点”,我市通过土地“托管+流转”“托管+合作”等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保粮丰农稳。

“小麦种植最终的管理目标是养根、护叶、保粒重。养护根系可通过控制后期浇水来实现,护叶就是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保粒重要多打几遍叶面肥来补充营养,满足小麦灌浆期对营养的需求。”9月19日,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王法宏在对部分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

王法宏是聊城浩伦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聘请的农技专家。东昌府区供销社将该公司培育成区域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向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等系列化服务,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开展集约化大田粮食现代化生产和经营。

保姆式全托管不仅让农民省心、省力,土地综合效益也有大幅提升。为加快推进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2020年以来,我市承担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财政项目资金1.63亿元,在山东省率先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整市全域推进,各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2600多家,成方连片开展生产托管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比例达到70.83%,农业生产由“零播散种”向“成方连片”、“无序管理”向“规范发展”、“单打独斗”向“全面提升”转变。


科技增粮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我们合作社选种的是‘齐黄34’。这个品种产量高、底荚高、不炸荚,适合规模化、带状复合种植。”东阿县齐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宝所说的“齐黄34”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大豆,耐旱耐涝耐盐碱,适合机械化生产和带状复合种植,曾以亩产353.45公斤创我国夏大豆高产纪录。

带领合作社种植“齐黄34”优质大豆的刘宝切实尝到了科技种粮的“甜头”。合作社注册了“齐黄”系列豆制品品牌,规模化生产老豆腐、黑豆皮、养生豆腐、麻辣鲜香豆干等10多种豆制品,产品供不应求。

大豆产业的发展让刘宝认识到高效种粮离不开科技支撑。他带领合作社先后承担并参与实施了省、市、县农业部门“新品种区域试验”“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等项目,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入户宣传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类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耕地地力显著提升,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提高了农民收益。

在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过程中,聊城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从激发创新活力、加强能力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15条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科技是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支撑。我市强化产学研合作,成立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研究院,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开展项目合作,不断加大良种繁育和关键增产技术推广力度,选育推广小麦高产稳产品种,广泛推广了深耕深松、配方施肥、减垄增地、小麦宽幅精播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

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智慧农业让农民种粮不再“靠天吃饭”。依靠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的数字种粮模式,我市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惠”种地的转变。

2022-09-23 ——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9077.html 1 丰收季,奏响大地欢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