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医联体之通解群众看病就医之痛
——阳谷县中心医院医联体建设侧记
■ 梁丽姣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杂物间,现在却变成了高标准内镜室。”9月27日,阳谷县中心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岳喜宏环顾消化内镜室整洁明亮的环境,不禁感慨道。
3年间,岳喜宏经历了科室的“改头换面”。如今的消化内镜室,硬件软件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建设得这么好,就像是走进了省级大医院。”“不仅环境好,技术也高超,我们老百姓受益啦。”不时能听到患者点赞。
2019年5月,阳谷县中心医院准备筹建高标准消化内镜室,并选派岳喜宏跟随市人民医院教育培训部主任谢佳平学习胃肠镜的操作使用。“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已经能熟练操作胃肠镜设备了,但对消化内镜室的建设标准只是略懂一二。”岳喜宏坦言。
作为负责人,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担负起整个科室的建设任务。岳喜宏便邀请谢佳平指导医院消化内镜室的建设,谢佳平爽快答应。不久后,谢佳平带领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医护人员,来到建设场地实地考察,就场地布局、设备购置等方面给出了专业性意见。
2019年12月,内镜设备到位,谢佳平再次带着同事来到阳谷县中心医院消化内镜室,指导安装仪器设备、提升软件水平。“没有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的帮助,我们科室不可能建设得这么好。”岳喜宏说。同年,市人民医院与阳谷县中心医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科室迅猛发展。
科室建好了,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就在岳喜宏忧心科室发展的时候,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送来了“及时雨”——下乡义诊,长期来院坐诊、指导。有了市级专家的“加持”,患者对阳谷县中心医院消化内镜室的治疗技术有了信心,来院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前不久,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的冯倩在阳谷县中心医院坐诊,一位患者因饮酒引起消化道出血送医,其血红蛋白含量低,已达到中度贫血。“以前,这类患者我们不敢接诊,只能让患者到其他医院治疗。”岳喜宏说。就在他想要告诉患者转诊时,冯倩指导他为患者输血,并进行内镜检查,发现是胃溃疡,及时针对性用药后,患者的情况逐渐好转。
“想要接住患者,做到小病不出县,不能只是做内镜检查,必须得学会内镜治疗。”这次接诊的经历,让岳喜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带领消化内镜室医护人员向市人民医院专家“取经”,5位专家都有各自擅长的治疗领域,他们倾囊相授。现在,阳谷县中心医院消化内镜室已经能独立完成胶囊内镜、内镜下活检术、息肉冷切除术等手术,技术水平走在全县前列。
阳谷县中心医院消化内镜室已运行2年多时间,共完成胃肠镜检查4000余例。其中,发现消化道早癌70余例,进展期肿瘤70余例,完成息肉切除术800余例,异物取出术30余例,让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
阳谷县中心医院消化内镜室的建设,是医联体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医联体建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在患者看病就医过程中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解决了患者挂号难、就医难、入院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