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改饲”助农业提质增效
■ 本报记者 刘敏
金秋十月,大地铺金。在牧丰禾农场,1.5万吨青贮玉米堆满了3个青贮池,这是西门塔尔肉牛一年的“营养餐”。
牧丰禾农场两年前入驻东昌府区沙镇耿海村。“公司现有肉牛1000头,满栏的情况下可达2000头。”10月20日,牧丰禾农场经理张鑫介绍,每年在玉米乳熟期进行收割,连穗带秆一起粉碎,放入青贮池密封,发酵20天至1个月后,对青贮饲料成分进行化验,然后根据科学配方喂养肉牛。
“青贮玉米一般在9月中旬收割。我们的贮存量大,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贮存。”张鑫估算,今年收购的青贮玉米有5000亩左右。
“粮改饲”项目的实施能够推进种养结合,确保改种生产出来的青贮玉米等饲草料有人收、有牛羊吃,实现就近转化增值。聊城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古希良说:“草食家畜养殖场粪便经过处理后,就近消纳利用,既可以培肥地力,又能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收贮主体通过饲喂青贮全株玉米,改变了过去传统玉米籽粒和秸秆分开饲喂的方式,能使1头肉牛的日增重提高0.4千克,全程饲料成本降低1600元左右,折算到每吨牛肉,成本可减少3150元,出栏时间缩短30天以上。
通过“粮改饲”开展全株玉米青贮,种植户每亩地可增加收入约150元。同时,由于全株青贮玉米收割时省去了脱粒、晾晒、处理秸秆等环节,能够有效缓解收割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粮改饲’既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粮食‘去库存’的切入点,又是推动草食畜牧业‘降成本、补短板’,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杜广平表示,“粮改饲”项目的精准实施,推动了辖区农业的“第二次革命”,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