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1家
本报讯 (记者 曹天伟) “我们通过对车间进行数字化改造,产品加工合格率99%以上,产量提升了30%,成本降低了20%,产品质量也显著提高。”11月3日,山东鑫亚格林鲍尔燃油系统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鞠得雨介绍,该公司车间技改项目于今年10月完成,每年可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
鑫亚格林鲍尔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为突破“卡脖子”技术,企业启动了高压共轨喷油器总成产品研发工作,但在巨大的资金投入面前,研发一度陷入困境。在了解到鑫亚格林鲍尔的困难后,高新区相关部门盯紧靠上,帮助企业争取技改奖补资金。最终,企业一次性投入2300万元,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完善科研创新平台,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国六排放要求的高压共轨喷油器总成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等水平。
得益于产品迭代升级,鑫亚格林鲍尔在保证原有生产进度的同时,每周都有新的喷油嘴型号、每月都有新的总成开发出来。面对今年严峻的市场形势,企业的订单仍处于饱和状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0%。
眼下,阳谷波米科技有限正积极创建显示领域和集成电路封装用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聚酰亚胺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研发投入1.5亿元。正是看中了企业的创新研发潜力,市科技局积极推荐该企业创建显示领域和集成电路封装用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推动聊城市抗体药物与高端制剂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等,联合共建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已获批推荐至科技部。
围绕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我市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创新研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各类省级创新平台21家。
在市级创新平台培育方面,我市聚焦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31家、技术创新中心24家、农业科技园区4家、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25家。同时,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在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的聊城市大学科技园,力争打造高校成果转化的“首站”、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和新兴产业的“策源地”。目前,科技园已和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余家共建高校院所进行了对接,同8家知名大学科技园进行了合作;入驻项目39个,投资5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