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天花板” 闯出“新天地”

——一家传统企业的创新之路

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产品密封情况。■ 张目伦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刘殿宏 胡广昆

安排车辆、制作材料、打包样品……11月3日,聊城市皎洁自动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樊庆会忙得不亦乐乎。他这是为参加11月5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做准备。

樊庆会的公司位于东昌府区梁水镇,是一家专注于驱虫产品、清洁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受樊庆会“要做就做行业‘天花板’”的经营理念所吸引,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樊庆会曾在一家化工企业上班,1998年的时候月工资就已达3500元。让人没想到的是,2007年,他放下这个“金饭碗”,下海了。

“我就是爱干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凭借自身工作经验,辞职后的樊庆会在老家梁水镇张樊村建起厂房,生产驱蚊盘香,后转做黑蚊香,一年收入七八万元。第二年,根据市场需求,他将主打产品调整为杆香。“这在当年都是‘尝鲜’做法,可以说是山东省第一家。”樊庆会说。

如今,杆香生产也是十年前的事儿了,从2009年开始,樊庆会又做起电蚊香生意。“当时生产条件相对落后,我曾经用茶壶进行灌药,一天生产1000多件。”樊庆会说。不过,通过传统渠道,产品并不好卖。

2010年,樊庆会去香江大市场送货时,偶然得知广东的商家在互联网上卖货,一天能出二三十单。他眼前一亮,随即开设了一家淘宝店,做起了电商生意。但是,销量并没有立即好转,直到2013年的一个晚上,樊庆会的网店“爆单”了,有人一次下单要货50件。“要知道,当时,其他做这一行的一年也就卖个几十件。”樊庆会说。

现在,车间都是排单生产,基本上没有库存。2019年,樊庆会注册了“皎洁”商标,销量最多时一天30多万瓶。“面对市场竞争,我很兴奋,像打仗一样。”平时不善言谈的樊庆会说起自己的事业像变了一个人。

“电蚊香市场基本饱和了,目前减量生产,平均每天5万瓶。”2019年,樊庆会又对产品进行调整,主攻防蚊网生产技术,“我要做就做行业的‘天花板’,专心搞科研,认真做品牌,尽最大努力稀释国外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

改善乡邻生活品质

今年5月,公司技术团队突破防蚊网生产工艺瓶颈,相关生产线已完成80%左右,灌装机11月下旬到位。生产许可证已由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农业农村部的产品登记证将于明年7月下发。“这项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该产品没有药物载体,药物挥发完后可以降解,可循环利用,能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樊庆会说。

樊庆会的另一项主营业务是清洁用品研发、生产。随着事业的发展,他在广东和安徽分别组建了营销团队,人员近200名。

“生产车间有60名员工,以本地村民为主。”樊庆会介绍,受疫情影响,还有些员工不方便去公司上班,他就在附近村设立了组装“作坊”,涉及二三十个家庭,组装件做好统一收回进入下一道工序,解决了近百人的就业问题。

梁水镇宏伟村村民张继磊是公司的货车司机,月工资4500元。斗虎屯镇五老斗村几名残疾人也是这里的员工,月工资4000元左右。“他们是计件工资,平均120元一天。”樊庆会说。

此外,七八个纸箱厂为樊庆会的企业供货,每个厂有二三十名工人。而产品不仅销往全国,还远销泰国、印度、尼日利亚、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在壮大民族品牌的同时,还要多承担社会责任。”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樊庆会一直关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更是慷慨解囊。去年,他得知邻居樊继涛的女儿患病,随即送去1万元。十多年来,他已捐出30多万元。

不仅如此,樊庆会还主动为政府部门分忧。“我们镇里有扶贫项目,需要拿出20%的收益为脱贫户分红,虽然有一定压力,但樊庆会一口答应下来。今年8月,这笔500万元的扶贫资金到位,用于公司购买设备。”梁水镇党委副书记孙慧敏介绍。

11月5日第五届进博会举行,梁水镇组织企业家前往参观、学习,樊庆会是其中一位。“我会仔细看看国外的好产品,详细了解一下行业发展趋势。”樊庆会说。

2022-11-07 ——一家传统企业的创新之路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1115.html 1 打破“天花板” 闯出“新天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