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行稳致远
赵立
落叶飘飞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从踏入新闻行业至今,我已在新闻岗位工作十七个年头。十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赋予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造就了我恪尽职守、认真细致的品性,使我的人生之路走得稳、走得远。
在这十多年里,我相继做过记者、校对、编辑,去年“履新”校对,重拾昔日盾甲,主责勘误纠错。作为新闻编辑流程“三审三校”的一环,我时刻要求自己,要有坐得住的恒心、甘于寂寞的信心、乐于奉献的决心,方能在报纸出版前“把好最后一道关”。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学真悟、真懂真用”,增强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和舆论导向把握能力,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本质,提高政治敏锐度,消除相关差错。
校对要“校异同”和“校是非”。“校异同”容易,只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细心严谨的作风,就可做到消灭校样上的差错;而“校是非”却需要博学多识,以及较高的文字水平、政治鉴别能力。尤其是,工作中接触的稿件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方方面面,报道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这要求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过硬。
这段时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登上热搜,让我回忆起2011年对此问题的求证过程。由于是引文,字词推敲考究已无意义,判断正误须以工具书和权威出版物为准。我先查《辞海》(第六版),于“心志”条见:“意志。《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再查权威出版物,中华书局《中华经典藏书·孟子》,见“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鲁迅全集·坟》,见“当前的苦痛不过是‘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是疑窦全消。类似的还有,是“揠苗助长”还是“拔苗助长”,是“蜡梅”还是“腊梅”……校对工作中常常遇到此类问题,需要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好“守门员”,为报纸质量筑起铜墙铁壁。
希望以后日子里,多些专心致志,少些漫不经心;多些持之以恒,少些浅尝辄止;做一个勤于思考、精于实践的人。唯有守正笃实,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