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房点亮城市之光
■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11月10日下午,初冬的空气中透着些许微寒,在莘县通运路东鲁城市花园西南侧的莘县城市书房,阅读推广志愿者邹丽敏为自己冲了一杯咖啡,静坐窗前,捧起一本书,静待孩子们的到来。再有一个小时,书房的“六点公益故事会”就要开课了。
得一寸天地,享一缕书香。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书香氤氲,会彰显其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魅力。散落在城市角落,温暖又安静的城市书房,不仅是许多群众钟爱的地方,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加油站”,给予人们丰富的文化滋养。
今年年初开始筹备的莘县城市书房于10月3日正式营业,书房阅览室面积约200平方米,设阅览座席30余个,藏有政治经济类、文化教育类、历史地理类和少儿类图书4000余册,以开放、包容、共享的姿态,为莘县的书迷留下一方天地,为城市文化点亮一盏灯。
书房之美,美在亲近。这是一间镶嵌进社区和商圈的城市书房,在书房一楼不远处,老字号的羊汤馆里热气腾腾、人来人往。穿越人群、拾级而上,二楼的书房内静谧、雅致。一边是烟火人间,一边是精神家园,闹中取静的书房规避了图书借阅不便、远离居民区的缺点,让沉睡在书架上的藏书焕发生机。
书房之美,美在创新。在书房运营人李昕看来,培养全民阅读的热情,少年儿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为推动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书房以亲子绘本阅读等为切入口,开展了阅读活动,每天下午6点,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是快乐,它是黄色的,它像太阳一样发光,像星星一样闪烁。当你快乐时,你会做什么呢?这是忧伤,它是蓝色的,它温和而轻柔,像雾蒙蒙的下雨天……”“六点公益故事会”的课堂上,小朋友们正在听邹丽敏讲述“我的情绪小怪兽”的故事,小朋友们的眼睛一直盯着邹丽敏的一举一动,时不时回应着她抛出的问题,手脚也跟着一起比划。
“阅读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倡导亲子共阅读。”邹丽敏说,看见听故事的孩子眼睛里闪着光,对一切充满好奇,让她很有成就感,这也是她坚持当阅读推广志愿者的动力。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这天,邹丽敏特地选取了《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在寒露节气这天,邹丽敏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秋》,别出心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阅读完美结合。
米兜妈妈是两个孩子的家长,周末经常带着孩子逛家门口的书店。在当天的“六点公益故事会”上,伴读结束后,在邹丽敏的指导下,她和孩子一起在空白的纸上画出了不同情绪的小怪兽,然后再标注上快乐、悲伤、恐惧等词汇,让孩子对情绪的认识更加深刻。
书房之美,美在丰富。在莘县城市书房一楼,简餐和民宿正在火热地筹备中。李昕觉得,书房更应该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成为颜值内涵兼具的文化地标或文旅综合服务新平台,既展示城市的魅力与气质,提升城市形象,也点亮城市的光,吸引更多群众走进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