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中建校80周年系列报道之七·“丰硕成果”篇
荣誉盈墙 桃李满枝
■ 苑莘 赵丙秀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八十年峥嵘岁月,聊城一中从“隐姓埋名”的游击中学,一步步成长为享誉鲁西的全优高中名校。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聊城一中用八十载光阴在聊城教育事业发展史上镌刻下深深的印记。
时间的节点,也是发展的坐标。今年,聊城一中迎来80周年校庆。“干有意义事,做有价值人,终生健康成长,一世优雅幸福。”聊城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荣军说,这已经是聊一人的共同价值观。
历史的长河奔腾而过,河滩的鹅卵石光滑亮眼。从两院院士到单位业务骨干,从省部级领导干部到知名企业家,成千上万的聊一校友在各条战线上承担着重要任务,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为祖国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人才辈出 光辉闪耀
当我们享受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带来的惬意时,应当想起一位聊一校友为之做出的不懈努力。
他就是世界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曲格平教授,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代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等职务。
曲格平曾指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创造出包括适宜环境在内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发展的同时应该保护环境,避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他还参与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政策体系的制定。
在改革开放初期,曲格平大胆地提出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国情制定了八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在全国普遍实施,从而使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上世纪80年代,避免了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作出突出贡献。
清华大学教授魏续臻、赵华凤,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树范……聊城一中人才辈出,有其必然性。80年来,聊城一中历届校领导引航掌舵、固本培元,坚持因地制宜、守正创新,取得了优异成绩。
聊城一中坚持全面践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该校学生以“修身”为习惯,以“立德”为追求,以“求真”为品质,以“创新”为性格,修炼人生大格局,追求人生高境界,这也契合李荣军对学生提出的做“五种人”的期盼,即“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有智慧,有爱好、有才干,有责任、有担当,有修养、有善美”。
教育创新 教师成长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聊城一中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管理创新,受到省市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评价。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走进新时代,学校坚持“珍爱生命、科学发展”的理念,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实施全员聘任制,培育高质量教师队伍,打造特色学科,创建示范性特色学校,助力强市强区强教。学校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示范性全优高中名校”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聊城一中实施“青蓝工程”,以促进教师成长。他们发挥德教双馨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使其尽快熟悉学校制度规范、掌握教学方法。早在2017年11月,聊城一中就启动了“教师成长工程”高端培训活动。几年来,学校先后邀请几十位全国知名专家,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德育工作等方面,作过多场专题报告。
结缘名校 为国育才
2021年4月8日,北京大学向聊城一中发来喜报,祝贺聊城一中升入北京大学的毕飞宇、胡志斌、马逸飞、王天泽、吴乐妍、杨智超、朱荣祎等7名学生,在2020—2021学年评优评奖中获得优异成绩。
2020年10月,清华大学授予聊城一中“清华大学2020年生源中学”称号,并颁发牌匾;2021年3月26日,聊城一中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寄来的“优秀生源基地”牌匾……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纷纷发来喜报,祝贺聊城一中学子在大学期间表现优异,取得校级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各种荣誉,并高度赞扬聊城一中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取得的教育成果。
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聊城一中培养的学生有浓厚的家国情怀。高考697分的胡志斌同学,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选择北京大学的各个专业,可他却执意选择分数线低的医学部药学专业。因为他在高三期间经历了疫情,遂将药学作为人生追求,要用学到的知识造福人类。“我们有很多学生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但最终报考了其他学校,这体现了学生对自己价值的判断,也与学校为国育才的理念吻合。”聊城一中老校区副校长焦维广说。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新时代的聊城一中,正满怀理想,全力以赴培育国之栋梁,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