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拾起老手艺 奔向新生活

■ 口述人:孙传义(东阿县姚寨镇杨南村脱贫户)

俺叫孙传义,今年38岁,是东阿县姚寨镇杨南村村民。说起这几年的生活,真是忙碌又充实。

每天凌晨四五点,天还没亮,俺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去东阿生鲜市场批发白条鸡。回来后,全家人开始制作烧鸡:将鸡处理干净后晾干,热油下锅炸至金黄皮酥捞出,再用文火慢煮2—5个小时,熟后浸泡老汤12个小时入味,控干后就能卖了。

我、媳妇加上爸妈,一家人建起一个烧鸡作坊,长期供应3家超市、4家饭店。旺季时,1天能卖二三百只烧鸡。

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俺得感谢党的好政策。要知道,以前,俺家还是贫困户呢。俺腿脚不灵便,肢体二级残疾,干不了重活,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妻子在家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6亩多地的收入成为一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5年,俺家被确定为贫困户。镇村干部多次来家里走访,帮俺找出路。俺提到老辈人有制作烧鸡的本领,在十里八村很有名。帮扶干部徐鹏认为,做烧鸡可行,就鼓励俺重拾手艺。那段时间,为了帮俺把这事儿做起来,他没少跑前跑后,帮俺申请了3万元扶贫贷款,一点利息也没有。

有了启动资金后,俺心里就有了底气,重新燃起信心,还请家族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俺制作流程。全家人分工协作,镇村干部也帮着在朋友圈转发宣传。这样,原汁原味传统烧鸡的名头就打出去了。

现在,俺家的生意越做越好。附近村里、县里的老百姓都知道,杨南村老孙家的烧鸡,有老辈子烧鸡的味道!

这作坊前有个小池塘,年前俺撒了些鱼苗,有空时就钓钓鱼,放松一下,算是个爱好。吃穿不愁,闲时钓钓鱼,这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甜!

(本报记者 侯莎莎 本报通讯 员 许银环 采访整理)

2022-11-1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1591.html 1 拾起老手艺 奔向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