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聊城日报》为我照亮心路

■ 刘明明

我与《聊城日报》结缘于2007年。那年,大学老师布置了一篇以家乡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作业,收集资料时,我看到《聊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茌平两大“王牌”贡献12亿元 挺起林业龙骨》的新闻稿件,稿件用典型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呈现茌平如何打造“鲁西枣乡”。在为家乡自豪的同时,《聊城日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一份可读性强的报纸。

毕业后,我来到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从此与《聊城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开始,我被领导安排“看报纸”。几天下来,我这个“门外汉”也看不出门道,就决定试着写写。很快,我完成了一篇稿件,但投稿过去半个月没回音。于是,我开始琢磨新闻写作,用心品读《聊城日报》,从简短消息练手,注意练就“新闻眼”。在领导的指导下,我的第一篇稿子很快见了报。虽然只有200字,但我非常开心,受到了鼓舞。接着,我尝试着写了一篇关于政企合力度“寒冬”的稿子,很快也发表了。

稿子发表后,我进行了总结。这两篇稿子有三个可取之处:一是切合了当时宣传重点;二是题目鲜活;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内容言之有物。

如今,每每翻开过往的《聊城日报》,那些故事瞬间会把我拉回事件现场,激励着今天的我继续奋斗。我借助《聊城日报》平台把本地发生的大事要事传达给群众,为讲好茌平故事、树立茌平形象作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聊城日报》是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心路,是我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

伴随着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聊城日报》也在发生着变化,它讲述着聊城故事,也以“最流行”的方式与时代同行。不久前,我有幸参观了装修一新的聊城日报社,深刻感受到,报社的改革不仅体现在外表,更是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是党报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拥抱新媒体时代的勇敢尝试。我相信,《聊城日报》一定会越办越好。

2022-11-1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1599.html 1 《聊城日报》为我照亮心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