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记妹冢镇“夕阳红法律人”团队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王德卫

“感谢您为我要回了4万多元的伤残补助金。”11月12日,家住莘县妹冢镇店子村的王某祥紧握着人民调解员赵章柱的手,久久不愿离去。已是古稀之年的赵章柱神情丝毫不见老态。他表示:“能为大家办点事,我很高兴。”

帮群众要回补助金只是赵章柱近期众多工作中的一项。妹冢镇某村村民王某2020年离婚后,探视女儿遭到前夫阻挠。无助时,王某找到了赵章柱。赵章柱一趟趟登门拜访,多次做王某前夫的思想工作。通过“晓之以法”和“动之以情”,赵章柱终于让王某见到了女儿,王某的探视权也得到了保障。

赵章柱是妹冢镇众多“夕阳红法律人”中的一位。他们平均年龄65岁以上,退休前或是军人,或是法院庭长,或是人民教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青春汗水。而今,他们又踏上新的征程,经过严格选聘成为了人民调解员、村级法律顾问。

这群既懂法,又有威望的老人,一刻“不得闲”。他们奔波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用坚挺的脊梁为身边群众撑起了合法权益保障伞。刚刚成功调处一起地头纠纷的刘春法是团队中的一员。“我们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熟、地熟、情况熟,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我们就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刘春法表示,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只要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群众的事儿就是我们的事儿,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只要我们能帮上忙,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地想办法、出主意、解难题。这是我们这几位老同志的共同心愿!”吴学申退休前是一位人民教师,现在他是一名人民调解员和法律顾问,活跃在矛盾调处一线。

除了矛盾调处,老人们还发挥自身特长,搞起了普法宣传。“我们几个老同志将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句半’,用文艺节目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样普法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孟月菊开心地说。她是吴学申的3位搭档之一,他们的“三句半”组合,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5岁。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日月星河不舍昼夜。活跃在妹冢大地上的这群“夕阳红法律人”,正演绎着自己的精彩晚年,用执着和坚守,照亮万家灯火,守护公平正义,奏响法治凯歌。“近年来,我们广泛吸纳老党员、老法官、老干警、老教师加入人民调解队伍和法律顾问队伍。他们常年活跃在全县的大街小巷,绘就了绚丽的夕阳画卷。”莘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向阳说。

2022-11-18 ——记妹冢镇“夕阳红法律人”团队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1701.html 1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