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聊城日报》共同成长
■ 马雪
上班之前,我对《聊城日报》还是很陌生的,没想到,上班后,《聊城日报》成为陪伴我多年的好友。
2013年,我考入冠县县委宣传部,被安排到新闻科工作。最初,在报纸上看到同科室前辈的名字很羡慕,后来,我也鼓足了勇气积极投稿。当我第一次在报上看到自己名字时,心情很激动。渐渐的,我写的稿子越来越多,投稿也从一二百字的“豆腐块”渐渐成为一千多字的头条、倒头条。
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在报纸上看到了我写的文章,骄傲地跟别人炫耀。因为家里没订报,他隔三差五去村党支部找《聊城日报》,把刊登我稿件的报纸借回家,跟邻居高声朗读……这也许就是父亲的骄傲吧。在我看来,这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为了多投稿,我跑遍了全县各个乡镇,了解了它们的特色产业和亮点工作。记得第一次去采访灵芝种植户时,在大棚里,看到形态各异的灵芝盆景,惊叹不已。这样的经历,我都会认真记录下来,丰富我写作的素材。
最近两年,工作任务虽然增多,但我依然保持着阅读《聊城日报》的习惯,不仅了解了国家政策方针,还掌握了聊城的发展情况,并能从中找到写作灵感。随着聊城日报社的改革创新,它的视频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需要学习的技能越来越多,我会不断自我提升,与《聊城日报》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