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豆豆”种出好前景

■ 本报记者 梁丽姣

五香豆皮、内酯豆腐、卤水老豆腐……12月9日,在东阿县齐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一颗颗黄豆经过原料处理、磨浆、煮浆、灌装、成型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一袋袋包装精巧的豆制食品。

“我们的订单来自线上社区团购平台和线下商超,目前日产豆制品一万斤以上。”齐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宝说,“与社区团购平台合作将近两年,日发货量从起初的几百单增加到一万单以上,像‘双11’这样的促销日,一天甚至能出三万多单。”

该合作社生产的“齐黄”“菽本豆”系列豆制品颇受消费者欢迎,在多多买菜、盒马集市、十荟团三大社区团购平台的累计销量位居第二。“好的产品需要好的原材料,食品做的就是品质,品质好了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刘宝说,“我们用的大豆具有绿色农产品标识,大豆蛋白含量高,生产的豆制品原汁原味、天然有机。”

生产豆制品用的大豆,都是合作社社员种植的。合作社种植大豆,源自刘宝在2013年的一次尝试。这一年,刘宝致力发展特色产业,成立齐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农作物,引导合作社社员统一采购农资物料,迈出合作社融合发展的第一步。

2014年,合作社在种植基地试验种植夏大豆,并逐步推广种植“齐黄34”大豆品种。种植户不断增加,大豆种植渐成规模,在全县逐渐形成了优化种植结构、增产增收的农业生产氛围。

刘宝持续关注农业发展方向,学习农业知识,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社员融资,他建起了豆制品加工企业,实现夏大豆订单回收,并利用老工艺制作豆制品,为大豆三产融合扎牢基础框架。

“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统一收割、收购,科学管理、科学种植,从源头开始,保证每一粒都是优质黄豆。”刘宝说。东阿县有40余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大豆,种植规模达到7300亩,年产量200余万斤。

大豆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是如何将种植与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循环利用起来。刘宝不断外出“取经”,将大豆秸秆,豆制品产生的黄浆水、豆渣全部回收,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其转化为畜牧饲料或有机肥料,循环利用,纵向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价值,大大增加了大豆附加值。

从大豆试种、改种、扩种、订单回收,到豆制品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副产品回收利用,合作社以粮油作物集约化种植模式为主,开展夏大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托管服务。经过9年的实践沉淀,刘宝带领合作社摸索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构建了乡村农牧业生态产业发展新格局。

“现在生产的都是传统豆制品,明年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研发新的豆制衍生品,通过三产带二产、二产带一产,不断拓展产业融合版图。”刘宝信心十足地说。历经土壤的培育、机器的碾磨,颗颗黄豆变成致富“金豆豆”,绘就出乡村振兴好前景。

2022-12-1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2640.html 1 “金豆豆”种出好前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