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烟火气 又有文明风

——市城管局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品质纪实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邵代明

转眼间又是冬天,往年的冬季强风会让家住现代大厦的市民张晓感到焦虑。但今年她放下心来,因为她家楼顶的广告牌已依法拆除,风雨再大,也不用担心广告牌脱落倒塌等安全问题了。

随着《聊城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的出台,我市开展了百日攻坚整治提升行动,依法拆除广告招牌1万余处,消除了安全隐患,擦亮了天际线,解了民忧,暖了民心,得到群众一片赞扬。

近年来,市城管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站稳群众立场,选准民生视角,顺应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美好期望,推动形成有特色、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孟宪东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制定城市管理领域地方性法规2部、政府规章5部,还有3部正在调研起草中,涵盖了供水、供气、供热、停车、公厕、市容市貌、广告招牌和垃圾分类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事事关乎百姓冷暖、件件连着党心民心。”

2021年出台的《聊城市公厕管理办法》对公厕管理工作作出系统规范,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两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公厕191座。

《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一年半来,全市所有公共机构、1230个居民小区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建成分类垃圾房(亭)1541个,投放分类垃圾桶4.6万个,建成垃圾分类宣教中心6座,覆盖居民群众51.78万户。高新区九州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构建的“红色力量引领绿色生活2+2+3”工作机制,是全市标杆,引全省瞩目。

流动摊点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但一个摊点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一刀切”禁止摊点,堵住了一个群体的谋生路。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在起草《聊城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过程中,走上街头,与摊主顾客谈心,并给出了“疏堵结合,合理规划便民摊点,方便群众、增加就业”的建议。市城管局副局长孙慧芳介绍:“目前,全市共设置了65个便民摊点群,增加近5000个就业岗位。灯火辉煌的朱雀街、复古火车头造型的文苑路、集装箱搭建的‘当街’都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网红‘打卡’地。我们妥善处理好规范秩序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让烟火气与文明风同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立法为民的初心,让城市变成一个温暖的家。”

全国人大代表窦艳丽,见证了聊城市城市管理领域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她说:“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相信在城市管理领域这些关乎民生的立法指引下,聊城这座两河交汇的明珠城市将会天更蓝、水更绿、百姓更幸福。”

2022-12-13 ——市城管局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品质纪实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2718.html 1 既有烟火气 又有文明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