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沃野“织”新景

12月16日,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韭香园鲁昌粮食专业种植合作社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工人在收割韭菜准备运往市场销售。■ 张振祥

12月12日,东昌府区斗虎屯镇张满村,村民张华在收晾晒好的粉皮。 ■ 张振祥

12月12日,东昌府区斗虎屯镇张满村,村民张子刚在晾晒粉皮。 ■ 张振祥

12月15日,在阳谷县高庙王镇前薛村鸿运牧业养殖合作社,工人在为鲁西黑头羊添加饲料。目前,该合作社存栏鲁西黑头羊3000余只,发展养殖户110余家,实现了增收致富。■ 陈清林 陈亚晴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2018年,合作社建立了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种植韭菜,采用露天、拱棚、温室大棚种植了8个韭菜品种,一年四季都有新鲜韭菜供应市场,并注册了‘韭香园’牌商标。”12月16日,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鲁昌粮食专业种植合作社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里,50余名工人在包装韭菜准备运往市场销售,合作社负责人苏传强说,合作社不但带动了周边村庄种植韭菜300余亩,更让村民们在冬闲时节也忙活起来,开辟出一条致富新路径。

如今在聊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过去“猫冬”习惯,充分利用冬闲黄金季节,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各自特长,纷纷投入到农副产品加工、大棚蔬菜种植、花卉苗木培育、畜禽养殖以及农机保养等经营活动中,发展冬闲经济,让乡村冬日变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

阳谷县侨润街道国庄村有生产粉条的传统,时下虽值寒冬农闲时节,可在国庄村却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农民忙于加工、晾晒传统手工红薯粉条,以供应元旦和春节市场。该村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加工已有近200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粉条加工专业村。据统计,全村每年仅冬季就加工红薯粉条60多万公斤,消费红薯300多万公斤,不仅为当地农民解决了红薯销售渠道,同时还为周边200余名留守妇女老人提供了冬闲增收途径。

有了技能,增收才有保障。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服务能力,12月12日,2022年东昌府区基层农技人员县级班培训开班,邀请行业技术专家因地制宜开展课程教学,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农业综合服务方向》《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内容,开展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升等特色专题课程。本次培训为期5天,全区5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有效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闲季节的农机检查、维护和保养,一方面,切实提高农机维修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检查,指导农机维修网点进行规范管理及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作用,积极开展集中机具检查、维护和保养服务,加大对农机维修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举办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班和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农机手维护保养操作技能。

广大农民除了利用农闲时节增收以外,还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们手持铁锹、扫帚,认真打扫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和路两边的枯草,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眼下,进大棚、学直播、进工厂、学农技……处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让“冬闲”变“冬忙”,成为冬季里一道靓丽风景,真正走出了一条幸福路。

2022-12-1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2965.html 1 乡村沃野“织”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