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藏粮于地”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12月15日,在茌平区贾寨镇贾贡村,村民给葡萄加盖越冬二层防寒薄膜。 ■ 赵玉国 宋月凤

12月14日,在东昌府区闫寺街道辛王顺风家庭农场,工人们在给晚播的小麦冬灌,为明年丰收打基础。■ 张振祥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12月14日,记者在茌平区冯官屯镇武赵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看到,村民正使用智能喷灌设备为麦田浇灌越冬水,一时间,喷灌水如雨水一般洒落田间。

当前,虽然正值寒冬季节,但我市广大农民抢抓农时,有条不紊地开展冬耕生产。12月13日,在茌平区贾寨镇贾贡村,村民在给葡萄加盖越冬二层防寒薄膜。面对持续下降的气温,当地农民不等不靠,及时开展田间越冬农作物的管理工作,通过深埋、覆盖防寒膜、加固越冬设施等措施,确保农作物安全越冬。

东昌府区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季节,整合涉农资金8775万元,以智慧农业为导向、数字赋能为引领,建设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4.5万亩。项目建成后能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牢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连年组织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聚焦攻关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建设,集成推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加快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五化”目标,示范带动大面积区域性均衡发展,促进粮食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积极推动东昌府区、阳谷县开展吨粮县创建,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打造吨粮镇、吨半粮示范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现在有了高标准农田,我们粮食丰收更有底气了。”临清市烟店镇种粮大户宁风强今年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了“双丰收”,不仅玉米没减产,而且每亩地还多收了近100公斤大豆。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全市农田实际情况,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目标,为聊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2-12-1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2966.html 1 “藏粮于地”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