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让我‘重生’”
■ 梁丽姣
“加油加油,坚持住,马上就突破20米了。”12月27日上午,在一阵阵加油声中,55岁的高云利(化名)咬紧牙关一步步往前迈着。
越过20米的关口后,高云利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围绕在他身旁的治疗师们也纷纷为他鼓掌。这是发生在莘县中心医院康复科走廊里的一幕。
高云利用三年半的时间,从四肢毫无知觉瘫痪在床,到拄着双拐能独自行走20米。“要不是你们一再鼓励,我坚持不到现在,可能还躺在病床上呢,感谢你们让我‘重生’!”高云利真挚地向治疗师们表达着谢意。
这三年多来,高云利与莘县中心医院康复科治疗师之间的情感,已经远远超过医生与患者,更像是亲人。三年前,高云利因车祸颈椎受伤,造成颈髓损伤,四肢毫无知觉,大小便失禁,只能躺在床上。“那种感觉,真是生不如死啊。”回忆过往,高云利痛不欲生。
在市级医院治疗2个月后,高云利的左上肢肌力达到2级,下肢肌力达到1级,之后,他转到莘县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师们对高云利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后,采用针灸、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运动疗法等方法进行系统性康复治疗。“患者的神经受损几乎不能再恢复,但是可以通过肌肉训练,锻炼他的运动能力。”该院康复科主任张永立说。
康复治疗是漫长而又枯燥的,中间经历的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高云利也曾有过放弃的想法。“你看,你现在双手可以自然蜷缩了,肌肉功能在慢慢恢复。”“加把劲,不要放弃,我相信你能站起来,甚至走起来。”每次想要放弃时,康复科的治疗师们都为高云利加油鼓劲。
“3分康复治疗,7分心理治疗,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康复治疗的技术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心理治疗,我们治疗师需要正向引导患者,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行康复。”张永立说。
时间在指针的转动下不断前行,在康复科医生的鼓励和治疗下,一年后,高云利的上下肢肌肉功能慢慢提升,大小便失禁的问题也解决了;两年后,高云利能够借助助力器站立;三年后,他能够自己拄着拐杖挪动了。每个微小的进步,对高云利来说都是一次大的提升,他也在一点一滴的康复中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自2016年建科以来,该院康复科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康复医学领域不断探索,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全方位的服务,让越来越多患者恢复了自主生活能力,提升了生活质量。莘县中心医院康复科还成为莘县儿童康复的定点医疗机构,无偿帮助患有脑瘫的儿童进行康复治疗,为患者及其家庭托起一片幸福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