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护理多一份温情
——我市医疗机构推广叙事护理模式
■ 本报记者 岳殿举
本报通讯员 金增秀
“那天,我发现患者小柯在哭,便上前询问,得知他十分想念刚去世的母亲,我就和他交流谈心,听他倾诉,鼓励他学会与思念相处,逐步让小柯打开了心扉,治疗效果越来越好。”1月8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抑郁症男病房护士翟鹏凯说,这让他再次体会到了叙事护理的魅力。
叙事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故事倾听、吸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让患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诉说内心的痛苦和需求,从而激发他们改变现状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其医疗救治和疾病康复。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先行试点,组建叙事护理骨干队伍,通过开办叙事工作坊、组织分享解析会、举办摄影展等活动,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叙事护理模式,迈出全市深化叙事护理工作的第一步。
随着叙事护理试点效果日益凸显,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将叙事护理作为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予以推广。目前,叙事护理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患病包括身体的病和心理的痛。身体病症可以用医学技术来治疗,而患病引发的心灵之痛则需要叙事护理去抚慰。”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于红介绍,“医院全面推广叙事护理工作以来,组织培训20余场次、线上分享公益课程千余次,发表叙事文稿200余篇,开展新技术1项、获科研成果1项,提供有温度的人文护理服务,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病魔的信心。”
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将叙事理念根植于每位护理人员心中,采用云课堂、小组讨论、学术沙龙、案例分享等形式,为护士、患者及家属搭建人文交流平台,打造磁性医院特色管理文化。60多岁的李大爷突发脑出血,留下了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便、吞咽困难的后遗症,只能依靠胃管进食。在东昌府院区住院期间,他一直闷闷不乐、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护师贾正新就想方设法与李大爷攀谈,为他进行心理疏导,终于让他重拾信心。“护士是陪伴患者‘走夜路’的人,虽然无法改变夜的黑,但能增加患者‘走夜路’的勇气。”贾正新深有感触地说,叙事护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同在黑夜中给患者点亮了一盏灯。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专门成立叙事护理领导小组,把开放式心理康复病房设为叙事护理试点病房,将叙事护理纳入质量管理考核范围,通过设立叙事护理交流日,开展专题培训、视频教学、案例交流等方式,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将叙事护理融入临床护理的每个环节。2021年,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获评全国“十大医学人文品牌医院”,并在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列全国精神卫生类第15名,为全市叙事护理新模式翻开了崭新一页。
“叙事护理作为心理护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增进医患信任、和谐医患关系。”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魏天山表示,我市将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推广叙事护理新模式,用心传递医患共情的精神力量,切实提高救治质量、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