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监管执法 创新监管模式
市应急管理局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本报讯 (岳殿举) 2022年,市应急管理局强化监管执法,创新监管模式,压实各方责任,狠抓隐患治理,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整治安全风险隐患。市应急管理局针对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实施精准监管、严格监管。该局发挥安全生产驻点监管作用,组织16个行业领域735名人员对599家重点企业实施驻点监督,“点穴式”督促指导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累计监督企业完善规章制度8412条,开展安全培训8624次;扎实开展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全市14家深井铸造企业、354家涉爆粉尘企业“铝7条”“粉6条”实现重大隐患清零,完成两轮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专项督导检查,发现整改问题2091项,重大危险源检查督导覆盖率、企业对标自查率、隐患问题线上录入率均达100%。自2022年12月12日起,该局在全市组织开展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聚焦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防冻、防凝、防火、防爆、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措施,严肃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截至目前,已检查企业122家次,发现各类问题隐患712项,均已督促限期整改。
创新监管模式,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市应急管理局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运用,对全市135处重大危险源实行“线上全时监控、专人现场盯守”,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市45家企业、101套装置100%完成安全技术改造,64家企业、592个加油站100%完成信息化建设。该局自主开发安全生产远程智能监管平台,实现作业行为“全时监管、全过程管控”,做到违规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治理、第一时间固定证据”,有效规范了企业作业行为。作为全省试点单位,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综合服务系统推广应用和“一企一品一码”标识化管理应用工作,全市6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619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3家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55家化工医药企业,均已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综合服务平台登记,完成率100%,实现危险化学品“一品一码”在危化品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全流程应用。
聚焦关键环节,着力筑牢安全基础。市应急管理局强化危险作业管理,建立危险作业报告机制,全面掌握全市6218项危险作业重点分布、作业人员数量以及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危险作业活动情况,结合精准执法,倒逼企业全面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规范开展危险作业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以全市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市应急管理局分行业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动力度,以体系运行规范企业安全管理,进一步筑牢基层基础。2022年,该局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共培育一级(国家级)标准化企业1家、二级(省级)标准化企业26家、三级(市级)标准化企业121家。此外,该局在全省创新实施安全生产“可视化执法”模式,安全监管队伍执法能力显著提升,我市因此被确定为全省综合执法改革规范化建设试点,着力打造规范化执法“聊城样板”。
强化教育培训,着力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市应急管理局推动常态化全员安全培训覆盖到全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岗位,全市共有5740家企业组织165869名职工参加“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该局扎实开展安全资格证“打假”和培训“走过场”专项行动,围绕安全培训机构、考试场所、生产经营单位等3类主体开展专项整治,累计执法检查企业1734家,发现并整改问题1453项,对118家企业组织开展抽测活动,共抽测员工997人,抽测合格率100%。与此同时,该局大力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广泛宣传安全常识,滚动播发安全提示、警示信息,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安全、重视安全、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