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157名烈士找到了“家”
——退役军人张瑞友的志愿服务故事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田瑜
“抗战老兵们为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居乐业、幸福安定的生活。老兵身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2月28日,张瑞友对记者说。
张瑞友是高唐县三十里铺镇三十里铺村人,2000年退役后在县里的一家企业打工。当过兵的人,骨子里有一种奉献精神,敢于担当,愿意为家乡、为社会贡献力量。脱下戎装后,张瑞友穿上“红马甲”,开始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尤其是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张瑞友一直致力于开展拥军优属、为烈士寻亲等活动且费用自理,为此,身边人都戏称他是为民服务、抛家舍业的新时代“傻子”。
“俺从心里想看看父亲的模样,可他牺牲时俺才5岁,根本记不住!现在,俺终于圆了这个梦!”2022年8月1日,张瑞友向琉璃寺镇陈营村邢殿举烈士的家人送上了一张迟到了78年的全家福。烈士的儿子邢仁昌看着这张全家福照片,用手巾小心翼翼地擦了又擦。
“我知道很多烈士的子女从小就没有见过父母,他们因一家人从未团圆而遗憾不已!”多年来,张瑞友细心倾听烈属心声,决定为烈士们“画像”。
2021年至今,他会同2007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烈士的遗孀叶庆华共同完成烈士画像150余张。这些烈士原籍分布在莘县、冠县、夏津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他决心把每一张全家福都送到烈士家中,告慰烈士们的在天之灵,弥补烈属们的遗憾。
高唐县三十里铺镇郭庄村在日本侵华时曾是日伪军的据点。1945年9月6日,日军投降后,中共冀鲁豫第7分区第24团等部队将原日伪中心据点包围。12月5日,除匪首郭进诚及少数匪兵漏网外,其余均被歼灭。此战缴获武器1000余件,还有战马、发电机及其他军用物资。在这场战役中,很多八路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都没有留下名字。
“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今天的一切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张瑞友决定为那些在郭庄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找“家”。
张瑞友积极联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史志办和镇街负责同志,从县志中查阅资料,与外地有关部门和当地志愿者团体联系协助调查、核对走访。数月后,张瑞友终于弄清了157名烈士的名字和籍贯。随后,他又辗转多方联系到了部分烈士家属。有的烈属不远百里赶来,为亲人祭拜悼念;有的烈属从郭庄墓地掬了一捧泥土回乡……
在郭庄村,张瑞友和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为烈士们建起了“英杰墙”,将烈士们的名字刻在上面,让他们在英勇就义的地方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编后
“有人说我是傻子,我愿意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傻子。”雷锋曾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无独有偶,在新时代拥军优属的道路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张瑞友以同样纯粹的“傻气”践行着新时代志愿者的“初心”。
“欲成事者,须带三分傻气。”世上聪明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却少之又少,反而那些被称作“傻子”的人,总能有所作为、成就非凡。他们让人惊叹的背后,恰恰就是那种“傻子精神”,也就是咬定青山、掘井及泉的意志,忠诚使命、执着朴实的品格。教育先贤陶行知曾通过一首打油诗倡导傻瓜精神,他说:“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只有傻瓜,救得中华。”在当下社会,不是“傻子”多了,而是“傻子”少了,各行各业、社会各界更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指引,在工作上做“傻子”,在为人上做“傻瓜”,在全社会营造“傻子精神”。
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傻子”层出不穷,文天祥、林则徐、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孔繁森、郭明义……他们都是时代的“傻子”,但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傻子”,才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需要更多“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