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市“花化工程”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
我市全力描绘“两河明珠”城市新画卷
本报讯 (记者 薛蓓蓓) 2月27日,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着眼宜居宜业宜游,今年我市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水平,实施城市“花化工程”,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进以智促治,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发展能级,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两河明珠”城市。
去年12月,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我市将实施城市“花化工程”,优化城市绿植和花卉配置,实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加快推进市城区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建设,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夜景环境,对古城区、东昌湖、徒骇河、运河和商业街区、主次干道等重要区域重要建筑,科学规划景观照明建设,构画夜间城市天际线。
积极探索城市更新“聊城模式”,围绕东昌路绿色低碳改造,打造多元融合的水城特色轴线。探索建设老旧小区综合服务体,实现小区“改”与“管”无缝对接。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循环发展”的原则,优化道路交通网络,完善慢行交通系统,畅通交通微循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市区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进一步提高医院、学校等重点部位建筑停车配建指标。加快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提高管网运行效能,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雨污混乱、易淹易涝等问题。
着眼于市民生活更加便利,我市将优化主城区商圈布局,对城区重点商圈进行改造提升。发挥朱雀街、东关街、米市街、铁塔商街等特色“新地标”带动作用,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消费场景。规范提升便民市场、农贸市场,高标准配套公厕、垃圾收运等设施,围绕群众需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提高社区商业发展水平,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聊城最大特色在于“水”,我市将着力做好水文章,推进水系连通工程,以东昌湖、徒骇河、周公河、小湄河、运河等水系勾画城市发展主脉络,打造城水相融的城市景观。同时,我市将用活“城市大脑”,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构建全覆盖的城市运行感知体系,推动实现城市各领域信息共享、智能分析和决策。强化大数据分析、智能化诊断和城市风险预警,提高城市应急避险、应急救灾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