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献给这草木人间
——读翠薇的诗
■ 谭登坤
读翠薇的诗,不由想起那位终生为爱而歌的老人。冰心先生在《赠葛洛》中说:“爱在左,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翠薇的诗,紧贴着大地的肌肤,散发着人间烟火。她以女性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体验,表达和传递。她像一只春天的百灵,热情地歌唱。她的歌声从运河之畔,黄河两岸,传到大江南北,从《星星》到《绿风》到《诗刊》一路唱响。她的声音是温暖的,也是透人肺腑的。她在用她的深情,吟唱一曲爱的歌谣。爱自然,爱人间,爱生活,奏响诗人大合唱里属于自己的,最动人的乐章。
自然哺育着人类,也教化着人类。所谓草木人间,人无非是自然之一种,一类。翠薇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浮泛地为自然唱一首赞歌。在自然面前,她的目光是仰视的,是珍惜的,是惊喜的。而当她低下头来,她又投入自然的怀抱,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诗中,作者是一个采集露珠的人。在她的笔下,坐地棠、紫叶李、碧桃、樱花,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善意的。她与小野菊、木槿、酢浆草、薰衣草一起呼吸,一起奔跑,她的喘息应和着花瓣们绸缎般丝滑的气息。在她的眼中,大自然是光热之源,也是生命之源。她把自然捧上圣坛,献上内心最深切的尊敬和祝福。在她的心里,最高的荣耀属于自然,美和诗属于自然。“夕光慈祥,拉长我与皂角树的身影/此时的夕阳是一位长者/给院子里的一切黄袍加身/授予世上万物至高无上的荣耀”。(《荣耀》)
翠薇感恩着自然对于人类的厚爱。哪怕是一朵落英,依然用它的美丽装点人间。他那首发表在《诗刊》上,又被广泛传诵的《我是被厚爱的》正是最好的注脚。“一大早,停在树下的车顶上落满槐花/我的喜悦无法言表/像个得到奖赏的孩子/望着突如其来的礼物嘴角上翘/槐花的嫩黄看起来像清浅的微笑/——上帝把车顶当成了花篮”这些自天而降的花朵,好像是专意为着一个人而来,为着一场美的盛宴而来。她们“有的斜着插在我的发际/有的在我裙摆缀上花边/这小小的鹅黄都是祝福/我深深地知道,我是被厚爱着的/感恩上帝暗中送来的礼物”。在这首诗里,读者与作者一起感受着欣喜,一起在一朵小花面前怦然心动。在这里,每一朵小花都是天使,都为装点而来,为爱而来。她们与人一起谱写一曲爱的颂歌。
翠薇体验着自然对于人类的善意与呵护。正是在自然之神的引领之下,诗人找到了消弭人间苦痛的一剂良药,那就是让自己融入自然之中。翠薇写道:“花朵遍开/把我们裹入其中/此时,蓬松飘逸的花色与芬芳/掩盖了人间/陡峭、低洼、凹陷的部分。”(《邀约》)那些疼痛,坎坷,塌陷,乃至绝望,因了自然的抚慰而一点点愈合,一颗心被重新照亮。哪怕仅仅遮掩,甚至粉饰,又何尝不是大自然的善良与鼓励呢。这是翠薇对自然的独特解读。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只有在自然之中,那些人生中的困惑,才会一点一点抹平;只有在自然之中,才能释怀和解放。也许,这才是人类真正的自我救赎之途。
翠薇的诗,笔触是轻的,脚步是柔的,有小女子的情怀,有左顾右盼的摇曳,有家长里短的日常琐细,轻松干净,淡淡风雅,温馨和诗意满满,却又有宗教般的虔诚。
翠薇的诗歌,由自然之爱,延伸到人间之爱。这中间,似乎也并不需要过渡。这是因为,在她的心里,人间只不过是自然的延伸。她写《婆婆》:“每天洗脸梳头/抻抻衣角/拍打掉背上的落发之后/便站在窗口墙壁旁/撕掉昨天的日历/那姿势虔诚认真/窗口初升的朝阳照着她/照着她脸上的平静”。这不仅是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身份的认同,以及情感的交流,这更是一份越来越浓的亲情。在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里,流露的,却是生命内在的善良与呼唤,理解与关爱。人之深情也就孕育在这种平淡和平凡之中。平静,自然,冲淡,在翠薇的诗里,这正是一种标志性的叙述。在这种叙述里,我们体会到一种接纳,一种融合,一种情感认同之上的交流和交汇。这种感情,在《女儿抱紧了我》中,表现得就更加淋漓尽致。
“一个月没有回家的女儿/会在清明节放假/我赶紧购买红豆 黑豆 薏仁 莲子 鸡头米/准备蒸两锅粘豆包/能除湿气也是她喜欢的美食/顺便折下一段开花的海棠/跟我回家住在窗台
先将各种食材淘洗浸泡/再煮熟煮透加足亲情/包好的黏豆包刚刚下锅/女儿进家,我还揉着面团/锅里的包子很快蒸熟/厨房里的蒸汽让我们飘飘欲仙
她让我转过身来,先停下手头的活计/一下子紧紧拥抱住我/个子比我还高,头靠在我的肩膀摇晃/发出撒娇的声音/我扎煞着,粘满面粉的双手/口是心非地催她快些松开
我很少这样拥抱别人和被人拥抱/今天成年的女儿抱紧了我/窗外满树桃花/看见了我的羞涩和深深的感动”。
总是亲情最动人。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的心是暖的,眼睛是湿润的。翠薇这首诗,因为记录庸常而生动。作者巧妙地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将亲子之爱,将因为孩子一天天长大而日逐陌生的一份亲情体验,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烟火,饭香,粘着面粉的手,与女儿长长的拥抱,这样素常的情景,怎么就将人心搅动了呢。所谓诗意地栖居,在这一个动人的拥抱中,就已经四处洋溢了。
由己及人,由小家及大家,由亲情而人情,而社会。在翠薇的诗歌里,她对生活的爱,与对自然,对亲情的虔诚融为一体。这是诗人固有的善良,这是诗人发自肺腑的爱。在拥挤喧嚣的城市里,诗人发现了一组白瓷雕塑的鹿群。
“这群鹿,姿势悠然/身上有早晨的露珠”作者写道:“我看见的这一群/不是在山林,不是在荒野/是在闹市区一个街角,嫩绿的草地上/一组白瓷雕塑/带着仙气的梅花鹿,眼神清澈”。(《一群鹿,姿势洁白》)
这是一组意味深长的意象。作者选择这样一组意象,正像城市选择这样一组雕塑一样,表达出一种愿望。这是人与自然的交融,也是现代与原始的交融。在这一首诗里,诗人将自然、人生、社会融合起来,呈现出人类回归自然的努力和冲动,这是一个感人的姿态,也是一种反思。回归自然,回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个物我合一的美好世界,也正是我们盼望和追求的一个理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