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生只为一事来始终奔着群众去

——学习“聊城时代楷模”杜立芝系列评论之三

■ 本报评论员

在高唐,提起杜立芝的名字,农民群众语气中总是透着亲切。杜立芝扎根基层,笃志一生、专注一事,提升农技服务效能,帮助农民解答难题、增收致富,为推进乡村振兴、传播党的声音、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生只为一事来,始终奔着群众去。杜立芝参加工作38年来,跑遍了全县600多个自然村,采写了70多本400多万字的农技日记,为守护“米袋子”“菜篮子”筑起了坚强堡垒;她不光把自己打磨成了农技百事通,还带出了一支支队伍,培养了无数个“杜立芝”,携手奏响了为民服务的“大合唱”;她把宣传党的声音与科技服务结合起来,带领团队成员充分运用“专家播报”“热线电话”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开通抖音号、视频号,制作发布微视频短视频232个,传播覆盖面达266万余人次,实现了理论政策宣讲网上大流量,让党的声音和农技知识从“云端”“飞”到群众身边,“融”到百姓心中,为群众送上一份“服务技术+政策宣讲”大礼包,有力促进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奔着群众去,首先要深入群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当前,广大农村依然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无论是农民增收还是农产品保供等都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单位加大关心支持力度。只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头,走到田间地头,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才能了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踩一踩黄土地,多嗅一嗅泥土气息,多听一听乡音俚语,真正深入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真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针对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奔着群众去,重要的是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李强总理最近在记者会上说,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等身边具体事。奔着群众去,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把工作干到他们的心坎里。杜立芝做的工作很多都是帮助农民解决粮食、蔬菜生病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小,但对农民来讲都是大事,这类事情如果得不到解决,积累起来,对于粮食安全、蔬菜供应、农民增收等大局都会产生直接影响。相反,这类事情解决了,农民增收就有了坚实基础,党的光辉形象在广大农民心里就具体起来,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就会蔚然成风。

奔着群众去,关键在于转变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是真心为农还是搞“花架子”,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往往认真看一眼就能感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我们学习弘扬杜立芝的先进事迹,就是按照市委“提标提速提能力、敢闯敢干敢争先”工作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用扎扎实实的具体行动,一心为民办实事,一心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推进“六个新聊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2023-03-21 ——学习“聊城时代楷模”杜立芝系列评论之三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7153.html 1 一生只为一事来始终奔着群众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