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人生活“有爱无碍”

——冠县加大财政投入扶残助残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张英东

本报通讯员 姚敏

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人们的共同心愿。

近年来,冠县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多项扶残助残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五年来,冠县先后向上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康复资金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及康复设备折合资金1.05亿元,每年同比增幅225.7%。

兜底保障

守住残疾人基本生活底线

3月17日,冠县烟庄街道东南庄村,61岁的残疾人鲁凤群躺在护理床上,她的丈夫董财民正悉心为她按摩。

鲁凤群13年前患上风湿病,6年前又突发脑梗,下肢不能自主行动,语言功能也出现障碍。为了提高她的生活质量,冠县残联先后为她配备了轮椅和康复护理床。同时,她还可以享受每月132元的残疾人护理补贴,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这是冠县近年来对重度残疾人困难家庭进行兜底保障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冠县为3781名持证困难残疾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780.3万元;为1.86万人次的重度残疾人代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86万元;为困难残疾人发放每人每年70元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为3073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并配发了无障碍器具,连续两年改造户数、人均享受改造金额全市第一、全省领先。

精心照护

为残疾儿童插上逐梦翅膀

3月18日,冠县妇幼保健院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室里,6岁的伊伊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言语康复训练。

伊伊是个早产儿,出生时缺氧导致生长发育迟缓。6年来,伊伊的奶奶一直坚持带他来做康复训练。“伊伊恢复得不错。在粗大运动方面,已经和正常孩子差不多了。”冠县妇幼保健院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主任王丰说。

王丰告诉记者,像伊伊这样每天坚持来做康复的残疾儿童还有很多。这些儿童能够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得益于冠县妇幼保健院康复设施的完备。

据冠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代占峰介绍,2022年,冠县为175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冠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配置了一批价值33.3万元的康复设备,包括儿童多媒体情景互动训练系统、儿童减重步行训练器等。

拓宽渠道

激发残疾人干事创业活力

中午时分,冠县“二浪哥”鲜肉包子店里,食客络绎不绝。“二浪哥”陈同宪一边招呼顾客,一边收拾餐桌。

陈同宪的励志故事,在冠县广为人知。16岁时,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经过十几年的坚持锻炼,终于在2007年能下地走路。

“作为一个人,要是饭都吃不上,人生还有啥意义。”陈同宪说。这些年,他做过移动代理商,卖过电脑,还开过加工小作坊。2018年,他开了一家肉包店,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二浪哥”。

通过拼搏努力,陈同宪不断实现新的人生目标,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回报社会。如今,经他帮助的孤寡老人有十几位,还为冠县聋哑学校捐助学生用品50套。2022年,陈同宪被聊城市残联评为“最美自强模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稳定就业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冠县在全市率先把0—18周岁残疾儿童送训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以每年人均2200元的标准,为152名残疾儿童家庭发放送训补贴23.6万元;实施残疾大学生高层次教育提升工程励志助学金项目,五年来累计为全县64名残疾大学生发放励志助学金26.2万元。

“我们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会同残联、民政等部门科学建立各类残疾人保障资金绩效目标体系,从完善绩效目标、绩效运行监控和开展重点评价、部门整体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进行全方位跟踪问效。”冠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贠庆臣说,冠县将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时效和效益,切实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

2023-03-22 ——冠县加大财政投入扶残助残工作综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7217.html 1 让残疾人生活“有爱无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