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衣天使背后的“隐形守护者”
——记“巾帼十杰”称号获得者张璐
■ 本报记者 鞠圣娇
战疫三年,让感控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他们用自己的专业为一线医护人员撑起安全“保护伞”,聊城市肿瘤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张璐就是其中一员。
对于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感控工作,张璐是这么形容的:“通俗意义上说,感控工作就是对在医院里可能发生的各种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呢?
“走,跟我一起去病区看看!”3月20日,记者见到张璐时,她正准备去病区,性格开朗的她邀请记者一起去工作现场转一转。
“大爷,这消毒液是现用现配的吗?”在急危重症科,张璐一边嘱咐保洁员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一边用试纸检测含氯消毒液的浓度是否达标。随后,张璐查看了科室感控工作的相关记录本和消毒液、无菌物品等的分类情况。
这样的督查是张璐的日常工作之一。医院每一名医务人员的操作流程、个人防护是否符合感控要求,都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她也喜欢一有空就去病区转转,因为只有在现场才能更加及时地查缺补漏。
“感控工作需要细心和责任心,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知识。”这是市肿瘤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王素萍经常说的一句话。每当国家有新政策下发,张璐和同事们都会在王素萍的带领下,第一时间认真领会、讨论学习,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操作规范、下发到各科室,后期再到现场进行帮助指导、优化流程,让相关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从一名护理人员转型为感控人员,张璐坦言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感控工作的认识与日俱增。三年的疫情防控经历,更让她得到了历练和成长。2020年疫情刚刚暴发的时候,她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熬在医院里学文件、定制度、下通知、开展培训,让医务人员操作时有章可依,提高全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他们还要赶在患者之前进入隔离病房,划分“三区两通道”布局,优化进出流程,陪同医护人员、保洁等工作人员反复熟悉进出隔离病房的路线及感控注意要点,指导大家进行感染防控。对医院发热门诊、影像科等高风险区域,他们也要到现场指导、协调沟通、查缺补漏。在隔离病房使用结束后,他们还要打扫“战场”,做好善后工作。
“无论再忙,该注意的细节都不能省略,更不能应付,不然就可能带来隐患,这就是感控工作的意义。”张璐说,感控工作讲究细节,不是院感科几个人就能做好的,需要每一位医务人员将感控意识根植于内心,贯穿到诊疗护理等各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而她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能成为医务人员的“肌肉记忆”。
3月的春风温暖和煦,走在医院里,张璐脚步轻快。“感控工作很有意义,我们虽然不直接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但和一线医务人员一样,都是为了守护患者和医院的安全。”谈及未来,获得聊城市“巾帼十杰”称号的张璐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利用监测渠道,做好各类监测项目,努力提升专业敏锐性和洞察力,筑牢诊疗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