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恳谈聚民心社区治理添活力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陈静

3月17日上午10时,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各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地准备着这个月的民情恳谈会。按照每月召开一次的频率,民情恳谈会已成为当地社区干部服务群众的新手段。

“恳谈会没有主席台,没有发言席,群众在哪会场就在哪,谁谈都行,谈什么都行,怎么谈都行。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对社区治理有益的,我们都认真听取并吸纳。”新区街道阿尔卡迪亚社区党委书记何庆辉表示。

新区街道以民情恳谈会为契机,常态化实施“干群面对面”活动,通过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定内容的“三不”模式让群众“抛”出问题。群众敞开心扉讲真话、说实情,社区党委统筹解决问题,实现了干部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恳谈会为党员、社区工作者、红色物业、热心居民等多方搭建起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实现了“拉近距离、说家里话、常来常往”,以全过程民主激发了居民参与意识。

恳谈会还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着力点,将为民服务行动由被动变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实现了“情况掌握在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为民服务落实在社区”的基层治理格局。

群众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是取信于民的关键。新区街道贯彻落实“居民事,无小事”理念,已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非机动车辆充电难、小区路灯缺失、排污管道疏通等民生“小事”300余件。

截至今年3月初,该街道已在25个社区召开民情恳谈会380场次,党员和群众参与活动达到4000余人次,收集各类民情信息、群众意见建议262条,通过整合梳理归纳,形成了“精准需求清单”。

该街道在民情恳谈中努力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并按照“一个星期找问题、一个星期梳理问题、一个月解决问题”的流程模式,实现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有回音、有结果。

“从前是社区书记‘指导治理’,现在变成了大事一起议、急事一次办、有事一起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居民代表李斌在参加完御苑社区恳谈会后感叹道。

民情恳谈会的工作机制是“群众反映、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使党代表、网格员、社会工作者成为民情收集员、政策宣讲员、纠纷调解员、事务报告员,广泛收集了群众意见和建议。社区党委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和汇总,街道面对问题采用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打造“社区事尽知、事在社区了”的基层治理网络。

新区街道通过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积极调动了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打通了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初心”暖了“民心”。

2023-03-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7225.html 1 民情恳谈聚民心社区治理添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