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双招双引”,蓄足高质量发展“活水”

■ 张英东

一座城市什么资源最宝贵?一是产业,二是人才。

产业是人才发展的基石,人才的厚度决定产业的高度。一座城市唯有将“双招双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才能形成城市、产业与人才之间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

“双招双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积蓄着高质量发展的“活水”,决定着高质量发展的后劲。要从改善城市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爱才敬才环境等方面,不断提升城市对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聚力“双招双引”,蓄足高质量发展“活水”,要在延链补链强链上狠下功夫。聊城是一座工业城市,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我们要坚持制造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面实施“链长制”,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黄河下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体量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标志性项目。

聚力“双招双引”,蓄足高质量发展“活水”,要在培育主导产业上大做文章。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和持续的转型升级,聊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总体呈现“产业门类‘全’、发展速度‘快’、产业转型‘优’、创业创新‘活’”的特点。我们要围绕国家支持、聊城急需的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努力培育体量更大、能级更高、支撑力更强的产业主峰,做强制造业硬核实力,让聊城经济在“长个子”的同时,“体形”更好、“体魄”更强。

聚力“双招双引”,蓄足高质量发展“活水”,要在引才留才育才上用情用力。人才来聊创业、客商来聊投资,最关心的是什么?无外乎衣食住行、子女教育和父母养老这些“关键小事”。我们要坚持把人才牵挂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去办,用暖心的服务,让他们在聊城生活舒心、工作顺心、发展安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让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人脉优势、智力优势,把更多人才引到聊城,把更多项目落到聊城,与各路英才、各地客商一道相约“两河明珠”,赢在“江北水城”。

2023-03-2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7600.html 1 聚力“双招双引”,蓄足高质量发展“活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