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棵古树背后的民主协商
■ 文/图 张艳艳 薛晓璐
3月24日下午,春风拂面,临清市新华路街道陈坟村的五样松虬枝伸展、苍劲挺拔。
这株古树为明永乐年间所植,因叶状有竹篾、米粒、喇叭、针、刺5样,故俗称“五样松”。
当日,在这棵历经500余年风雨沧桑的古树下,20余张塑料凳无序排列,来自聊城市政协的委员、林业和临清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团团围坐,不分座次,没有茶杯,没有音箱,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对古树的殷殷关切。
“对古树名木保护开展协商体现了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爱,我们要走出会议室,把这份关爱传递到树下去。”聊城市政协副主席王福祥言语有力。
“要加快制定地方性保护条例。”市政协委员张书银谈到两年前的一桩古树损坏案件时言辞恳切。
“保护好古树就是传承生命,我们一定要履职尽责,让这些‘老人们’‘青春永驻’。”聊城市政协常委、市美术馆馆长李勇的话道出了与会人员的共同心声。
聊城市有单株古树名木500余株,保护好这些绿色“活化石”,迫在眉睫。今年,古树名木保护议题被聊城市委批准列入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陈坟村是前期调研的最后一站,协商会就地举办。
陈坟村党支部书记陈滨非常感谢大家对古树的关心。他说,这么多领导、委员、专家共同为古树“把脉问诊”,怕是“500年来第一次”。
不调研不协商。聊城市政协始终重视商前调研,精心组织,让委员知情明政。负责此次调研协商活动的工作人员提前几周就建立了调研组微信工作群,普及古树名木知识,沟通信息;印制了古树名木工作情况和有关政策文件;搜罗了其他市地的工作经验;制定了详尽的调研方案。
“没有培训,就像盲人摸瞎马;带着问题,才能找到问题。”聊城市政协委员、市图书馆馆长林虎感叹地说。
“树下要埋上引流导管。”在杨天洪村的古皂角树下,随行的林业专家现场支起了高招。
从东昌府区到临清市,7个调研点,一路走来,委员问,群众提,专家讲,仅在现场就解决了三四个问题。
没想到,这次调研协商效果这么好,咱是怎么组织的?面对大家的询问,市政协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是市、县政协和乡镇委员联络室“三联动”,委员、专家、基层一线人员“三结合”,所以调研协商的队伍看起来有点“杂”:除了聊城的市政协委员外,还邀请了对古树素有研究的当地县级政协委员,邀请了少数基层林业站站长和林业高级工程师。所到之处都邀请所在地乡(镇)委员联络室主任、村支书参加。
落日余晖。现场协商会虽然结束了,五样松仍像站在村口惜别的老人,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