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好医疗服务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速写
■ 林金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同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老百姓受益?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医联体办公室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开展义诊共建活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构建“心电一张网”等方式,探索出一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别样路径。
群众家门口挂上专家号
“我的眼病治好了,这得感谢市三院的专家!”3月16日,东阿县姚寨镇东孙村村民李秀兰高兴地说。80岁的李秀兰老人被市三院专家诊断为白内障,经过精心治疗,已完全治愈。
这还要从一场义诊活动说起。前段时间,市三院检验科主任宋来春在该院医联体办公室组织下,带领医护团队来到老家东孙村开展“我为家乡作贡献,医联医路点对点”走家乡义诊活动。医院心内科、外科等8个科室的专家,为该村及周边群众联合诊疗。“常年在外工作,总想为家乡父老的健康出份力,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宋来春表示。
医联搭台,医护唱戏,群众获益。该院医联体办公室主任王吉东表示,为调动医护人员参与义诊的积极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联体办公室开展了“我为家乡作贡献, 医联医路点对点”走家乡义诊活动,各科室主任和业务骨干可报名参加,医联办组织协助医疗专家组下乡义诊。整个活动贯穿全年,目前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已开展走家乡义诊活动11场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次。
基层医院“嫁接”优质资源
3月14日,市三院医联体健康服务队来到东昌府区侯营镇卫生院,开展健康服务活动。侯营镇卫生院是市三院医联体建设成员单位,服务队专家不仅接诊群众,还为卫生院提供医学讲座、带教、会诊、手术等技术支持。
“很多村庄位置偏远,群众就医不便。老人来城区医院就诊,也往往两眼一抹黑。”王吉东说,发挥名院优势和优质医疗力量,加强与省、县、乡级医院及民营医院合作,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可以让群众就近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市三院积极推进新型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牵头协作引导医疗联合体更加注重疾病预防、推动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等工作,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目前,该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已超50家,一大批专家和业务骨干常态化下沉至医联体单位开展工作。
此外,市三院还积极同上级医疗单位开展合作与联系,助力提升服务能力和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2022年,该院共邀请省立医院专家团队6批次、14个科室、42名专家来院坐诊。同时借助上级医院平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手术、会诊、教学查房等活动,其中坐诊443人次、会诊261例、手术26例。
“心电一张网”守护群众健康
2月23日,市三院正式启动“心电一张网,心电诊断中心”项目,为100个村级卫生室赠送心电图机,通过举办心脏诊疗康复技能短期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基层医师救治能力。
“我市居民饮食口味偏重,心血管疾病多发,但基层卫生室往往缺乏心电图机等专业诊断设备和技术。项目启动后,村医通过软件即可实时与医院联网诊断,获得医院技术支持。”王吉东表示。
该院心内科医师张文龙介绍,项目启动以来,一大批心电图异常的患者被筛查出来,并获得及时治疗。项目启动当天,茌平区胡屯镇北张村卫生室村医张永光就在筛查中发现一名村民心电图存在心肌缺血样改变,该患者经医联体转诊绿色通道来院,经进一步检查治疗,目前已痊愈出院。
王吉东表示,医院通过该项目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零距离”沟通衔接,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