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为建设现代化新聊城贡献“高新力量”

■ 高新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新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局之年第一课”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为一体,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对标对表“三提三敢”总体要求,准确把握高新区在服务现代化新聊城建设中的责任使命,勇立潮头、敢为先锋,不断创新思路举措,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高新发展新篇章。

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以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为依托,持续推进“高企倍增”行动,加快打造现代化创新引领新高地。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建成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实施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探索打造“科技成长孵化—高新技术认定—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生态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企业成长链条。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大学科技园、启迪之星、翼园等载体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发展,加快“一核三园多区”建设,全力争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揭榜挂帅”方式开展技术攻关,构建“企业+院校+平台”创新联合体,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对重大科技任务进行集中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优化创新人才环境,发挥聊城高新人才发展集团作用,建立重点企业名录,落实人才服务制度,深化拓展地校合作,实现产才双向融合,灵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持续擦亮“金月季”人才品牌。

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牢树“项目为王”理念,加大基金招商、“填空式”招商力度,积极谋划储备好项目、大项目,塑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聚集新高地。塑强主导产业优势,把鲁西园区北扩作为“一号工程”,加快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力争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新“鲁西”。实施“招大引强”行动,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聚焦“3+1”主导产业,建立“顶格”招商机制,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专业机构招商等模式,发挥“链长”统筹指导和“链主”引领带动作用,突出抓好强链延链补链项目,采用“一企一策”,精准推动产业项目“卡位入链”,提升产业链条竞争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将工程建设、企业开办等关联性强、高频发生的单一事项进行系统集成,实现“进入一个平台、办‘所有事’”。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优化“金融管家”等服务方式,强化上市企业挂牌梯队培育,开展骨干企业“三大三送三强”活动,通过大走访、大纾困、大督导,发挥助企专员作用,为骨干企业“送政策强动力、送服务强生产、送关怀强后劲”,全力提升为企服务效能,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依托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加快打造现代化对外开放新高地。持续做强外贸平台,把全市唯一、省重点培育的聊城跨境电商产业园作为扩大开放“第一平台”,加快完善线上综合服务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平台”,为鲁西化工、鑫亚进出口贸易、日发纺织机械做好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的转型辅导工作。拓宽外资利用渠道,紧抓广交会、高交会等机遇,加大海外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不断吸引有实力的外资企业落地进资。组建重点外资项目专班,全面摸排现存欧美日韩外资企业情况,加强对已签约未落地项目的跟踪督导,促进企业增资扩股。全面提升消费吸引力,紧盯“月季里”特色文旅街区、东岳城市广场等商贸综合体的招引落地,推进“高新惠民统一大市场”一站式购物服务建设,积极培育夜间经济消费新平台、“十分钟消费圈”。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六个新聊城”总目标,笃定“三争一创”,深入实施“项目立区、创新兴区、制造业强区”战略,加快提升发展能级,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建设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2023-03-3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7759.html 1 为建设现代化新聊城贡献“高新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