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实施“青年兴聊”工程
让更多青年爱上聊城
本报讯 (记者 林金彦) 3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青年兴聊”工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对“青年兴聊”工程进行深入解读。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期,我市印发了《关于实施“青年兴聊”工程的意见》,聚焦吸引青年来聊留聊,提出了一系列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博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市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充分对标调研、广泛听取青年代表和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会同27个职能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实施“青年兴聊”工程的意见》和12个配套实施细则,以吸引16—35周岁青年来聊留聊就业创业兴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出台了做强青年集聚平台、支持青年创业创新、扶持青年成长成才、打造青年乐业环境4个部分16条具体措施。“文件聚焦青年群体所需所盼,注重政策创新突破,从强扶持、降成本、优服务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具体的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将在聊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发布。”刘博介绍。
促进多渠道、高质量就业。扩大青年就业岗位,每年市属国有企业提供60%以上的岗位面向青年招聘。中小微企业吸纳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含相当于专科学历层次)青年初次就业,符合条件的给予企业5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扶持青年创新创业,对入驻政府搭建的各类创业创新平台的,免费提供3年创业场所;对入驻其他创业创新孵化平台或在外租赁场所的,给予最长3年、每年不超过1万元的租赁补贴。鼓励市场化运作,依托大中城市聊城商会、高校共青团组织等,探索设立一批青年联络站,每年给予最高20万元经费扶持。用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每从市外引进1名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含相当于专科学历层次)青年,与我市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满1年的,给予引入机构300元/人一次性补贴。
打造低成本、高品质生活。降低住房安居成本,来聊留聊青年可同等享受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公租房等政策以及近两年我市出台的购房补贴政策。创设一批“青年驿站”,为市外来聊参加招聘青年提供最长3天的免费住宿。降低老幼照护成本,来聊留聊就业青年的父母可同等入住我市公办养老机构,经济困难老年人可同等享受我市养老补贴政策;征集10—20家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为青年父母提供养老普惠价格和优惠政策。为市外来聊就业青年的3岁以下幼儿子女推荐优质托育服务机构,并给予每人每月300元、最长6个月的托育费过渡补助。降低子女教育成本,及时公布义务教育入学条件、入学程序、学位预警等信息,方便青年为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推进课后服务超市“全覆盖”,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开展学生寒暑假托管服务。降低文娱消费成本,面向青年发放一批消费券、健身券、读书券,提供一批优质消费场所、体育场馆、城市书吧等定点机构,丰富青年文化娱乐消费生活。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务,建设“青聊有约”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青聊有约”平台定期宣传市情市貌、发布最新政策,让青年享受优质便捷高效服务。除此之外,我市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服务青年的扶持政策,举办一系列宣传推介、典型选树、求职招聘、促进消费等活动,通过“青聊有约”服务平台进行发布。
■ 相关
“青聊有约”品牌标识发布
本报讯 (记者 林金彦) 3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青年兴聊”工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对“青年兴聊”工程进行深入解读,会上发布了“青聊有约”品牌标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魏庆荣介绍,为大力实施“青年兴聊”工程,切实提高青年群体对该项工作的知晓度,全力服务好青年来聊留聊工作,我市专门设计了“青聊有约”品牌标识。
魏庆荣介绍,标识创意来源于“无穷大”符号,象征青年力量无限、前途无限、奋斗不息;标识中的黄色代表黄河、蓝色代表大运河,象征聊城地处黄河文明和大运河文化交汇之地,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展现了对未来、创新、科技的憧憬,传达出聊城向广大青年发出诚挚的“两河之约”;标识整体形象抽象为“青年”拼音首字母“Q”,左边的凤凰形象代表“聊城”拼音首字母“L”,两河交汇的标志又组成了“兴”字的拼音首字母“X”,传达出青年和聊城共同发展的品牌理念。